化工学院狠抓学风建设 力促学生向学爱学
2017-05-31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保障。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恪守“砺器悟道”的校训精神,注重学风建设在学生成才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与时俱进,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科学统筹、强化引导、严格管理、优质服务,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的育人体系。

一、建全制度,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我院始终将学风建设工作渗透于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专业导师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将导师制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在大二、大三年级实施辅导员助理制度,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就业竞争意识,制定科学的规划,将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动力,有针对性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引导、鼓励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学院成立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利用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努力锻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风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二、打牢基础,培养良好的行为养成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大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崭新的生活。进入大学,新生们面前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变,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方法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有些学生产生放松心理、懈怠心理,学习态度的不端正,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使一部分新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可能成为日后大学四年学习的隐患。面对大一新生的现实情况和特点,学院首先注重大一新生的学风建设,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生们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帮助新生制定学习规划,使他们真正明白,为什么而学,怎样学,学什么。制定实施严格有效的课堂制度、新生晚自习制度、新生导生制度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学团活动、谈心谈话,帮助新生们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环境,调整学习心态,转变学习方法,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我院2016级新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与往期相比,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人数大幅减少,不及格率明显降低。

三、深造考研,形成浓厚的学风氛围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高等教育、学风建设的最终目标。在积极做好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同时,我院大力支持学生考研深造,将考研工作作为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大学各个年级阶段,全面贯彻考研工作,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考研指导。大一新生入学时,开展考研宣传工作,帮助新生建立考研目标,奠定学科基础。在大二、大三,分阶段的帮助、指导学生,制定、调整考研计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大学四年级时刻关注考研学生的学习动态,经常与学生谈心谈话,指导学生调整心态,疏导压力。我院2013级毕业生174人中,考研报名人数为67人,占比38.5%;考研上线人数51人,占比76.1%;考研录取人数48人,考研成功率为71.64%。其中4人次考取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985学校,17人次考取北京化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郑州大学、贵州大学等211学校,2013级学生考研率达到27.59%。以上毕业生考研的成功,成绩的取得,是我院学风建设努力的结果,是学风建设优良成果的体现,全院学生考研热情高涨,考研气氛浓厚。

四、榜样力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网络QQ群、微信群、学院微信公众号、报刊、校园媒体、宣传栏、海报等宣传媒介和手段,大力宣传学风建设。通过开展表彰大会、主题班团会、宣讲会、专题访谈等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各类评奖评优活动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榜样示范,朋辈力量”的示范作用,发挥学习典型和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大力弘扬先进学风典型,树立优良学风形象,使“学霸、考神”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追逐的楷模,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环境。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我校教学名师做各种学术科技专题讲座,通过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习论坛、英语小组、演讲辩论、经验交流会等特色活动,为学生们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过程,“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学院的核心工作,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创造优良学风,将是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晓一)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