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体会与思考
2018-04-1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原因在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机制僵化、缺少弹性,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工需求脱节。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首先要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做起,因此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应更加灵活且适应社会多种需要。开展应用型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综合能力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每年举行的专业综合能力竞赛,体现了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高度重视,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竞赛题目要求,一般要设计多套方案,经过多次论证选择合理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一丝不苟,大量查阅资料,多角度进行设计。在这几年的竞赛中,我分别获得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综合能力竞赛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将参赛的思维方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督促自己不断努力进取,深入企业,掌握专业领域新技术,把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二、项目驱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以项目为依托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以竞赛为目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旨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以各种竞赛为切入点,在兴趣驱动、自主实践的教育理念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学院提供大量创新项目平台,如开展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各类校级创新大赛,将校级优秀作品推荐到省级比赛,最后参与国家级创新比赛,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大学生创新团队是将育人资源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新型教学载体。我于2012年建立了一支大学生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已有40多人,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梯队,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

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竞赛中教会学生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申请专利,鼓励发表科技论文,为日后考研深造做准备。我的具体指导原则是:1,总体把握设计方案。在接到设计要求时,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案,教师逐一指出优缺点及不足,确定最终方案。2,注重细节指导。方案确定后,防止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该出现的问题,给予细节指导。3,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求学生主动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在设计调试中出现的难题。

我作为创新竞赛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了多项竞赛,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辽宁省“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等。其中,获得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研究生“华为杯”电子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2项;辽宁省机器人竞赛省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9项等。同时指导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多项,学生发表国家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

现今的企业在招贤纳士时不再仅以分数作为衡量指标,是否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否能较快融入企业相关工作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点。多年的指导竞赛经验证明:参加过创新竞赛的同学,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就业优势较明显,就业的企业和薪金较为理想,工作后会得到较多的晋升机会。

近年我校教师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果。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仍然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相关体系,使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王晓磊)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