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
2018-12-20  

——参加我校第十三届教师讲课大赛有感

于景媛,女,汉族,辽宁铁岭人,1979年7月生,2008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9月到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任教,2018年获得我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

源于热爱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重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带着这份对教育的爱我走上了三尺的讲台,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初站在讲台上我是惶恐不安的,虽然知道自己极其热爱这份工作,但是不知道能否担当起授业解惑之职。当时唯一的信念就是好好讲课,无愧于学生。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10个年头了。在这10年里,我发现做教师最快乐的事莫过于穷尽毕生之力,研究如何做一个最优秀、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一遍遍备课、修改课件、答疑、指导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我发现只有全身心地热爱和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和灵魂的共鸣,才能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看到学生对自己授课的好评,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贵在坚持

在从事教学这10年里,我3次参加学校组织的讲课大赛。2010年获得三等奖,2012年获得二等奖,2018年获得一等奖。第一次参加讲课大赛时,我并未理解到讲课的精髓,过重地依赖多媒体辅助课件,单纯想靠漂亮的动画吸引大家的眼球,而忘记了讲课的根本在于内容、深度以及作为教师如何能把课程讲述得清楚明白,结果惨遭滑铁卢。2年后我卷土重来,此时我已经比过去成熟很多,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二名,但还是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在之后的6年里,我深刻反思自己,进一步积累教学经验。在不断地自我研究以及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讲课必须具有特色。在教材内容一致、课程资源相似的情况下,推陈出新,体现自身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技巧。当我们对教材烂熟于心后,可以进一步丰富自身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如启发式、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与学生巧妙互动,增进教与学的效果,让苦涩的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重视细节,不断提升。在初始授课的时候,我说话的语速过快,学生有时来不及思考,其次讲课时声音都在一个声调上,没有抑扬顿挫,吸引不住学生。此外,讲课时没有更好地发挥“讲”字,留有“背”的痕迹。随着不断地自我反思,我发现讲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说课,老师不是解说员,仅是单纯地介绍知识。我要学会通过控制自己的声音、语速甚至肢体语言将学生引入课堂,使学生能感兴趣,跟着我去学习知识,学习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这6年里,我主持学校教改项目1项,参加3项,参编教材2部,获得校教学奖二等奖1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次,三等奖多次。

2018年,当我再次站在讲课大赛的赛场上,我的心情是喜悦而踏实的。参赛前,在学院领导和资深教师的点拨下,我的讲课内容已经过一次大修,若干次小修,在准确把握讲授内容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背景,注重从实际应用背景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利用所讲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充分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同时对讲课的语速、声调、教态进行了严格地把关。10年磨一剑,我最终获得了讲课大赛的一等奖。

重在实践

如果教学是我们高校教师的基本任务,那么科研就是立身之本。教学与科研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教学提供向导,学科发展趋势促使着授课内容的更新;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需要齐头并进。长期的教学历练和累积的业务能力是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成果的扎实基础。而高水平的科研探索与积淀,才能对授课内容有更加深刻地体会。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对陶瓷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主持了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1项,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二层次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青年基金项目2项,辽宁自然科学基金2项,同时撰写了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在《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China Foundr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功能材料》《稀有金属与工程》等杂志,目前已经被SCI收录8篇,EI收录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正像习总书记所讲的那样,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知识、有仁爱之心”。我会身体力行,学习“四有”教师精神,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材料学院 于景媛)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