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红鹰精神 展机械雄风(第3期,总第275期)
2010-05-15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是我校组建较早、教学与科研实力较强的一个二级学院。历经机械工程系(1986年)、机械与汽车工程系(1998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1年),于2003年成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现有教职工71人,在50人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有教授9人,占13.8%,副教授(含相当职称)31人,占48%,硕士生导师13人。教师中在读及已获得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36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各2人,校级以上精品课负责人2人。多次派出优秀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访英、日、意、德、美等国,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德、美等国高校研学;顺利进行着“2+2”联合办学模式,并接待了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10余所学校的来访。
    在校学生近1800人,其中本科生1614人,硕士研究生(含工程硕士、同等学历)80人。建院以来,为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培养专业人才5000多名。
    学院有8个教研室、2个实验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拥有2个研究所、6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加工实训中心为校内实习基地,拥有先进的制造设备,是全国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软件课程远程培训点,CAD中心为省内仅有的三个分中心之一。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就业为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的办学特色。


为教学提供科技支撑


    教学与科研并重。近年来,机械学院的教师主持或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重大专项课题、省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重大科技项目等,年均科研经费100余万元。他们取得了一批理论成果和技术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5项、省市政府科技奖30余项。
    “九五”以来,先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专利10余项。有些研究成果填补了省内空白或被企业采用,甚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3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辽宁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创新做出了贡献。
    此外,发表与多媒体教学有关的学术和教改论文21篇,《机械原理》等2门课程的CAI课件获得辽宁省高校优秀教学课件优秀奖,获校多媒体大赛一等奖4项,校级教学奖12项、教学成果奖5项、校级以上精品课2门、教改立项9项、教材立项3项。


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工程3个本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3个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详见下表),同时招收同等学历研究生。此外,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机械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优化教学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学院对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出台的新教学计划主要内容为:①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和双语教学;②调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③增加创新学分,扩大学生知识面;④加强实践教学,适应市场需要。
    学院在优化课程结构、缩减总教学时数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公共基础、技术基础、专业成组选修课各阶段教学的课程内容与学时比例,从而使各专业课程教学时数所占比例由2000年以前的20.3%增至40%。强调实验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保证每门课程至少开出一个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设立了学院精品课8门,其中“机械原理”、“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2门课程已被批准为省、校级精品课。
    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学院进行了实验室开放、题库建设、导师制、考试方法改革等工作,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授课占总授课课程的4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逐年增加,目前达到86.4%;同时在实验内容中增加与新的现代化实验设备(数控设备、传感器、单片机、机器人等)相关的实验内容。
    在教学计划中有关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方面注重:拓宽基础知识,强化外语、计算机应用、工程实践创新、交往与合作等能力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群的系统化和前瞻性,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构筑模块化标准平台,以适应主辅修制和多种证书制学生需求。充分参考国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构筑“与国外接轨教学体系”,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接轨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突出“用”和“新”。“用”就是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新”就是教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并教会学生继续学习的方法。结合课程的特点,学院进行了如下教学改革: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授课,专业课的授课在实验室进行,学生一人一机,在课程上边学边练,达到实际操作的效果。开始采用原版教材,实施双语教学。各实验室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探讨实验室开放的规律。753名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6项16人获省级奖励。积极申报教改立项,获得6项校内资助,发表教改论文18篇。
    在考试方法上,所有应用类软件的考核都采用“平时+实验+上机考试”的综合评定方式,主要依据上机考试。这就使学生在平时就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的;在毕业设计环节重点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的软件工程类毕业设计的题目都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仅软件工程类就有7名学生的4篇论文在《机床与液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


编后语

    我校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这是我校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的象征。为进一步展示我校教育教学的风貌,让广大师生及校友更好地了解辽工大,热爱辽工大,本版从这一期开始陆续推出一个院系(部),希望各院系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一期为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