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桌文化”(第192期)
2010-05-15  
 
     张雪岩(社科部教授):    近几年来,大学生的课桌上出现了笔痕如麻,刀痕累累的“作品”。这些作品或讽刺、或谩骂、或牢骚、或感……在不同程度上折射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和少数思想、心理不健康的一种不正常的情绪发泄。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赞成在课桌上的这种心理发泄。大学生感情丰富,批判意识强,对社会、对学校、对人生有许多看法和体味,但是有话要说可以通过许多正常途径来实现。如:与别人交流,或写些日记与自己对话……总之,在课桌上创作“作品”的做法有损大学生的形象,也是对大学校园的一种玷污。
    金  鸣(电子992):本来是用于上课听讲的课桌上出现某些被称之为“课桌文化”的文字,应该是值得深思的事情。所谓“课桌文化”应该看作是某位学生一段时间的真实感受。由于没有什么后果可言,某些同学将课桌当成了意见台,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所以,某些课桌文字可以作为了解学生心态的一笔资源。当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是那些颓废、消极的文字传输的是不健康的思想。二是干净的课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实在是有碍观瞻。因此建议醉心此道的同学换一种“抒怀”方式。
    易挫敌(交运001):“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漏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录像。可以打瞌睡、写情书。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累。斯非跳舞厅,勘比游乐场。心里云:‘混张文凭’”。这是我在一张课桌上发现的一首“教室铭”。首先,这种在课桌上乱写乱画不爱护公物的做法无疑是不对的,但它却反映了某些当代大学生的真实心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注入当代新鲜气息的同时,也渗透了某种消极或者落魄的情绪。于是将这种躁动行诸于笔端,因无处发表,便涂抹于课桌、墙壁,形成了带有校园特色和描摹大学生心态的“课桌文化”。
    张  荣(国贸993)“课桌文化”可谓展览了中国文学的众多体裁:少至一个字,多则洋洋洒洒半个桌面,有的是社会上校园内的流行语、歌词、口号,有的是自由体诗,还有一句一答式的对话体……林林总总极尽自由发挥之能。“课桌文化”是同学们情感的流露及生活的感受,从中不难看出一少部分同学内心的空虚和对生活的不满,字里行间的无聊与无奈让人同情,但那些污言秽语就难以体现大学生道德水平。
    对于所谓的“课桌文化”,本人持反对意见,它不仅是对公物的破坏,也会对观看者产生不良影响,既分散了同学的注意力,又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者坠入消沉。字写得好的可以参加书法比赛,富有文学才能的可以在期刊上一显身手,空虚而需要别人同情的应加强与心理医生的沟通……大学生本该是朝气蓬勃、敢想敢拼的群体,怎么能将光阴浪费在“课桌文化”之上,难道连基本的“爱护公物”
也一并忘却了吗?
    魏东和(英语001):不知道“课桌文化”的定义是什么?大概凡是刻写于桌子上的图文、符号都算作“课桌文化”。想当年,鲁迅先生为了上学不再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也许是“课桌文化”的鼻祖吧。仔细看一下“课桌文化”的内容,纵有叛逆、粗俗、甚至下流的东西,但也有真挚、向上的文字。不管承认与否,“课桌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很多非官方的校园网站差不多都有关于“课桌文化”的标题。随便找一个搜索引擎,输入“课桌文化”四个字,轻敲回车,就会得到成百上千条的相关信息。我觉得“课桌文化”是大学生心理活动的一个反应,要分析研究,因势利导,应像对待治水一样,贵在疏导而不
在围堵。
   下期话题:关于逃课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