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辽工放飞(第194期)
2010-05-15  

 
    邱克强,40岁,1984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于沈阳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199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读博士。现为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今年2月,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博士的邱克强老师,论文顺利地通过了答辩。虽然导师一再挽留,但他还是带着满脸的喜悦与疲惫的身躯匆匆地赶回学校报到了。是什么“磁石”吸引了他,让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辽工?近日记者慕名前往并就这个话题进行了采访。
    邱克强老师告诉记者,他1984年本科毕业就分配到我院工作,即当时的锦州工学院,十几年过去了,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总能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他要把自己的理想在深爱着的辽工放飞。
    邱克强老师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大块非晶合金形成能力、复合材料与性能的研究”。大块非晶合金,又称金属玻璃,是一种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亚稳材料。它和普通金属原子的有序排列不一样,与液态金属的结构相似,因此又称冻结的“液态金属”。他在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材料学专家胡状麒教授的指导下开辟了这个崭新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方向。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回校后,他将继续研究这个方向,这就预示着辽工在这方面的研究将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读博期间,他在《J. Mater. Sci. Technol.》、《金属学报》、《材料研究学报》等权威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一篇论文被世界著名杂志《Acta Mater.》接受,被誉为“a very good paper”。同时他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这是我国首次受理有关大块非晶方面的专利,这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块非晶合金的诞生。
    在与邱克强老师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材料学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夕阳工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搞材料研究大有作为,有广阔的前景。邱克强老师以他的大块非晶合金为例娓娓向记者道来——大块非晶合金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可达2Gpa,弹性应变是普通晶态材料的二倍,弹性能是普通材料的四倍,平面断裂韧性为20~50MNm1/2,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蚀性,在军工、体育器材、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外在体育器材上已进行了开发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如用来制作高尔夫球头的贴面,可以大大提高击球时的反弹能,使球手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它和金属纳米材料相比已达到了实用化程度。目前,大块非晶的许多物理学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大块非晶形成能力和液态金属结构的关系。因此,在我院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大块非晶合金邱克强老师倾注了满腔的心血。博士论文选题时他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搞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半固态合金;另一个项目就是将要立项的大块非晶合金课题。实际上他在半固态合金方面已经做了半年的工作,等大块非晶合金课题批下来以后,他却选择了非晶制备这一课题。选择这一课题也就意味着向自己挑战。当时有人劝他,老邱,你有家有口的,拣一个好干的课题毕业算了。因为当时金属所的一名博士在这一领域尝试两年后没有成功终因毕业的压力而放弃,而邱克强老师所在的课题组并不从事非晶制备方面的研究。可他却说:“我不是在想如何毕业,我是在寻找一个方向,一个辽宁工学院没有的新方向。”
    他确信,只要国外能干出来的,他也能干出来。课题组的老师被他这种韧劲征服了并给予全力的支持。早晨,大家还在睡觉时实验室便出现了他的身影,而晚间他总是最后走的一个。他一直把如何控制合金在熔炼、浇注过程中不污染、减少异质形核作为控制非晶形成的主要因素,同时相关的外文资料他一遍又一遍的研读,以便能发现一些新的思想。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不断的探索,终于一个尺寸为宽30mm、厚4mm、长90mm的大块非晶合金板件成功地制备出来,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没有发现晶态相对应的衍射峰,SEM分析表明在整个断面上都为非晶所特有的无特征组织。他成为金属所第一个制备出大块非晶合金的人。
    由于邱克强老师在课题组的突出表现,导师多次找他谈话,希望他毕业后能留在组里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他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学业,回到了学校。他说,我是辽工人,我要尽我所能为辽工服务。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