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辽工沃土 遨游知识海洋(第196期)
2010-05-15 舒 捷 

 
    齐义辉,男,37岁,1987年毕业于锦州工学院(现辽宁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读博士。现为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副教授。

  采访齐义辉博士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关于学习的话题记者与他聊得很多很投入,很想和他再聊聊其他方面的事情,但因为他还要回沈阳中科院腐蚀研究所办理博士进站的一些事情,谈话只能告一段落。

  齐义辉博士198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我院材料系学习,四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工作,曾做过学生处干事、材料系兼职辅导员和教师。他说,每一段经历对他都很重要,也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作为学院的毕业生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弹子挥间,一转眼20年过去了。他感慨学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耸的教学楼,绿草如茵的校园,先进的仪器设备等。这一切吸引着他博士答辩后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回校工作。他发自内心地说,作为一个辽工培养的教师,要尽自己所能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材料学专业的发展,特别是提高我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他感触最深的一句话。20年来,从学士到硕士,再从硕士到博士,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回到教研室从事教学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觉得自己掌握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给自己充电,1998年9月,他考取了中国科学院金属所高温合金与金属间化合物专家郭建亭研究员的博士研究生。

  考取博士对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入学后,他首先感到的是压力,尤其是来自外语的压力。中科院金属所是国内权威的研究所,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就是说他的研究课题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必须借鉴国外的前沿知识。而相对专业知识来说,他的英语是个弱项。一开始,外教上课他都听不懂,专业词汇量也不够。在这个现实面前,他没有退路,只能是“恶补”。儿时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了他的座右铭。为了补上英语这一课,那段日子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他扔了录音机就是收音机, BBC、美国之音听不懂也强迫自己按时听,专业词汇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他可以熟练地阅读英文资料,他高兴,见证他的导师更高兴。现在,他用英文发表的科技文章甚至还有点原汁原味的味道。

  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 NiAl基多相金属间化合物的显微组织与高温力学行为”。他坦率地说,一开始,进展得不是很顺利。要做的工作很多,不知从何处着手,也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做过的实验,指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看着同事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课题,他非常着急,甚至早上醒来直出虚汗。就这样,他走了一年的弯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人会作出换题的选择,但他很快调整了自己,坚定信心做下去。遇到困难是正常的,这不是选题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搞科研究要坐得住冷板凳。于是,他又查阅了大量的与课题相关和不相关的资料。他说,相关的资料,看看人家是怎们做的,不相关的扩大一下知识面,启发一下思路,他认为这样做非常重要。

  他告诉记者,航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温、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材料的需求愈来愈高,迫切需要新的抗高温蠕变的先进结构材料来替代Ni基高温合金。目前使用的Ni基高温合金以Ni3Al作为强化相,使用温度已超过1100℃,达到材料绝对熔点的80%以上,已接近Ni基高温合金使用温度的最高极限。因此,必须寻找熔点更高、密度低、具有高的弹性模量及优良的抗氧化性能的材料,他的课题很有实际意义。

  为此,他研究了几种NiAl基多相合金,选用室温韧性较好的NiAl-34Cr、Ni-20Al-30Fe、NiAl-9Mo共晶合金为基础,通过加入少量的Zr或Nb元素制备多相合金,通过固溶强化或第二相强化来提高NiAl基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并探索其强韧化的机理。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读博期间,他在《Mater. Sci. Technol》、《 Mater. Lett》、《 J. Mater. Sci. & Technol.》、《金属学报》、《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材料工程》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作为主要参加人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1项。
         (本报记者 舒 捷)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