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第206期)
2010-05-15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编者按:党的十六大闭幕后,全院上下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全面准确深入地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成为我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下文字摘自作者撰写的体会文章。

    王建中(副院长、教授):江泽民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创新。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经。高水平的文化、文明必然包括着高水平的教育和科技。科学知识的普及事关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科学精神的弘扬能重大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六大报告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任务,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确,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开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离开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这一艰巨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正经历着深刻的革命,教育领域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和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教育创新改革、发展科学事业、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是我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指南。
    高等学校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仅承载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担负着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同时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传播着人类文明,传递着社会信息,连通着学校与社会,连通着学生的心灵与社会人群的脉搏。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晴雨表,并以它年轻、敏感、稚朴、旺盛之气推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

    凡奇(党委副书记、教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把党的十六大所确立的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首先要深化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这一方针的确立是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的必然结论,也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全面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把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特别是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教育的创新发展带动全社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在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的实际工作中,突出文化建设的带动作用。像我们锦州这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更应当把开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甚至有可能在文化建设上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带动锦城经济走上振兴之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将使我们把握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营造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优良文化环境,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徐继春(党委委员、宣统部部长、教授):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说,“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把握这一特点和趋势,对于我们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抵御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不仅需要用经济的复兴来建设物质文明,用政治的进步来建设政治文明,同时也需要用文化的发展来建设精神文明。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作为支持、动力和保证。经济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政治文明是民族复兴的保证,而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正如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所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充分注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以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马成刚(组织部副部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未来20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必须紧紧抓住,二是可以大有作为。对于辽宁工学院来说,新世纪的头20年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定要牢固树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观念,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推进我校的各项工作。当前, 要充分认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紧迫性,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念深入人心。要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学生培养规格。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是强校之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都是衡量高等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都应为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服务。 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一步明确教学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地位;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本方向是推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必须包括培养目标的创新、专业设置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管理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在专业设置上,必须根据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改造老专业,淘汰不再有需求的专业,设立新的有生命力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创新上,应该建立专业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开放,相近专业之间互相融合交叉,有大量交叉课程、公选课程的全校一盘棋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创新上,应该敏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那些与社会变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直接联系的课程,更需非常及时地反映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应改进以往较薄弱的实践环节,将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手段恰如其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在部分课程特别是高年级的课程中实施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加大双语课程的份量,等等。教师教育领先是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教师教育创新上狠下工夫。要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营造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深化各项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我们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要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新”要求来指导、衡量各项工作。为了提高我院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才能开创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胡宝元(社科部党总支书记、副教授):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还存在一些腐蚀人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对此,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加强教育和管理,移风易俗,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滋生的土壤。”这一论述,强调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搞好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改造落后文化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坚持不懈地宣传邓小平理论,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全体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次,要加强现代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着力培养全体社会成员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习惯。最后,要完善政策制度,切实守住、管好现有的思想文化阵地。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健全和改进文化管理方式,来促进文化市场的正常发育;通过完善现行法律和法规,依法打击制造、贩卖和传播落后文化产品的行为,把文化生产引导到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坚持移风易俗,缩小和剔除落后文化滋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良好风气,营造激浊扬清、以正祛邪、反对落后文化的环境和氛围。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