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材料成形领域“锻造”自己(第222期)
2010-05-16  

 
  在材料成形领域“锻造”自己
——访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张广安博士

    张广安,39岁,1986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燕山大学材料加工专业获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材化学院模具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张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三所学校中一直学材料加工专业,也一直从事这个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他在这个领域已经奋斗了10多年。
当记者问起是什么魔力吸引他为之倾注心血,并且继续奋斗时。张广安淡淡地说,实际上从事这一专业也很偶然。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对专业根本没有什么认识,只觉得男人应该学工,所以填报专业的时候就在招生简章随便找了个专业“锻压”,这也是一种缘分吧。在刚上大学的一段时间里,也曾感觉到专业不理想,学习动力不足。但在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后,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现代工业已经是融入各学科的综合体,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发动机叶片的锻造。一次,老师指着锻造航天飞机叶片的现代化设备的图片告诉我们,我国没有这样的先进设备,大型电站发电机的主轴、叶片需要进口,大型舰只的发动机我们不能自已制造时,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专业大有用武之地。从那时起,就决心在这个领域里把自己锻造成一个合格的人才。
后来,汽车工业、家电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加印证了张广安的判断。在后来的教学和科研中,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没有不好的专业,只有不好的学生。只要肯付出在哪一个专业都可以获得成功。
    选择读博士的时候,张广安已经成家。因此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成了他必须面对的抉择,如果从照顾家庭的角度考虑,应该选择离家比较近的学校。但经过再三的衡量,张广安毅然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一种痛苦的抉择,这就意味着将沉重的家庭负担扔给妻子,这就意味着他要离家在外两三年。但为了进一步在材料加工专业上学有所成,他孤身一人来到哈尔滨,师从著名液态模锻及半固态成形专家,中国半固态加工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罗守靖教授,于是开始了锻造自己的艰苦历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张广安不断给自己加码,不断地向高峰冲击。
    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同时,还承担了总装备部的“装甲车负重轮的液态模锻”项目和航天部项目“卫星角框件半固态成形”的主要研究工作。而博士论文所涉及的又是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个项目就像三座大山压在肩头,他感到从没有过的沉重和充实。他知道这是锻炼自己、激发聪明才智的最好机会,于是迎着困难,他冲了上去。
    给张广安印象最深的是负责装甲车负重轮的具体研制工作。这个项目时间要求非常紧、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要完成工艺试验并实现批量生产。性能要求又高,不仅要通过实验室检验,还要在试车场进行6000公里的道路试验才算合格。在当时,国内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大的液态模锻件,工艺难度之大,质量要求之高,是张广安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于是,连夜在车间里做实验,几个晚上不睡觉是家常便饭。实验现场温度极高,汗珠浸透了工作服又被高温蒸发掉,露在外面的皮肤被熏烤得火辣辣地疼痛。一段时间下来穿坏了几套工作服,烫坏了几双皮鞋。但艰苦的努力没有白费,长时间在车间工作,锻炼了张广安很强的动手能力。从模具的安装调试、设备的使用维修甚至到天车的使用,他都能亲手操作,而且熟练得像个老技工。
    张广安深知仅有苦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提升自己。平时他非常注重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无论在读硕士还是读博士,他都细心学习本专业的理论,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张广安曾经作过“轿车铝合金轮毂的液态模锻”的研究。当时,经过导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张广安关于轮毂液态模锻的理论及工艺渐趋成熟,并且在工艺装备及理论上获得突破。由于有了这种理论储备终于按期完成了我国装甲车轮毂的轻量化工作,受到总装备部的好评。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张广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总装备部、航天部课题各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4 篇,EI 3篇。
    不经磨难,取不到真经。经过多年的磨砺,张广安终于在材料的液态、半固态成形领域跻身在了国内的前列。当学成后又一次回到了辽工,他深情的说:“恰逢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期,学校为博士们创造了更好的工作和科研环境,并筹建了汽车新材料实验室,改扩建了精密热加工实验中心,我将在教学和科研中努力工作,为辽工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