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勤耕耘 孜孜谱新章(第248期)
2010-05-16 王宪隆 
 
 
  ——访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博士后陈勇教授
    陈勇,39岁,1991年7月获得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硕士学位, 2002年10月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10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流动站博士后出站,现任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得知陈勇教授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借此机会与他进行了直接接触,对他那朴实无华、求真务实的学风、为人等颇为赞叹,对他那不懈拼搏、高瞻远瞩的学识、见地、风格等钦佩有加。
                  求学:科学严谨、宏图远志
    求学过程中,陈勇博士参加了多项北京市乃至国家级的科研课题.他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完成导师交给的每一项研究任务”,坚信“能不能煞下心来钻研是态度问题,能否有所发现、有所成果是能力问题”。这一信念使他无论是在北京理工大学承担锂离子电池电动大巴的研制及关键技术攻关课题,还是在“十五”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燃料电池城市客车整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从基本抓起”,躬身励行于每步研究,如对动力电池的均匀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等,并视之为宝贵的“锻炼过程”。
    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陈勇教授却坚定着自己的思路:求学,是一个需要以严谨的心态、科学面对的事情,来不得三心二意;没有经济意识固然不可,必须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等资源切实运用到做学问中,而不是从中谋取个人私利。
    就这样,他以苦为乐,始终徜徉在求知、探索的海洋中。他突出的表现、远大的目标、严谨的学风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赞同,荣获2000-2001年度“中国科学院奖学金”(国家级)。   
                 教学:因才施教、诲人不倦
    陈勇教授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从科研成果中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先后主讲了《汽车试验学》、《汽车构造》等本科课程和《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动汽车学》等研究生课程,指导的95级本科毕业设计获得“院优秀毕业设计奖”。
    在教学过程中,他及时把新技术、新结构等前沿科技成果和课题项目引入到相应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合作交流、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举办或参加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等方式来扩大师生视野、增进实践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多次获校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被聘为我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汽车材料与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要职。
                  学术:求真务实、勇攀高峰
    在专业研究领域,陈勇博士积极承担和参加科研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主持在研的省科委博士基金课题一项,主持完成了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承担清华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及省博士基金项目等4项。
    “不深入研究一线,永远不知晓实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只能是别人的观点、看法的复制。”攻读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期间,他参加了城市客车整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负责整车设计开发、平台建设等多项课题研究。从对采用串励电机电动轮汽车的低速试验、提出控制策略、仿真分析,到对不同驱动系统配置的分析等,他参与了每个环节;经历了仅有的3台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研制的全过程,不仅亲自证明了各项预期结论的正确性,而且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新的课题或学术论文提供了可靠来源。
    “心中有目标,机遇在把握。事情没有成功,应多从自身找原因。”取得硕士学位深入到实际工作以后,他的眼界更宽了,社会需求驱使他坚定继续治学的决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努力,2002年进博士后流动站,受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多项研究方向内的课题、创新点等立项机会也接踵而至;编写《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汽车维修英语》(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等专业书籍3部,翻译专著《混合电动车技术基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发表英文版论文15篇,EI收录《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ELECTRIC BUS》等4篇。
                   管理:广识博览、努力打拼
    作为汽车学院一院之长,虽然,他参与管理工作的时间还不长,但攻读博士期间到各大学的考察、研修,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的所见所感,面对国内外、大江南北的汽车业的发展与自己学院的差距,深感任重道远。只有以科研工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撑,克服投入不足,抓住机遇,努力打拼……
    “我是幸运的,总有机会与我相伴。”轻松的一言,蕴含着多少辛勤汗水和人生体味——机会的有无是与实力相伴的,幸运的与否乃看感悟高低了,而这实力、感悟又岂可平庸得到!(本报记者王宪隆)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