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记者节(第139期总第411期)
2015-11-12  

  【编者按】11月8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成立日,自2000年开始,以其成立日作为“记者节”的日期。在第十六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大学生记者团作为活跃在校园传媒的一线媒体代表,学生记者们以其独有的方式迎接节日的到来,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以文字记录成长,用镜头展现真情,以一颗赤子之心传承校园精神,传播校园文化。


大一·初为记者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红娟:大学伊始,我进入了大学生记者团,准备开始我的逐梦旅程。从一个平凡的学生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想到自己以后将在这里体验未曾有过的美好,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大学,从这里,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今后,我的身上注入了记者团的血液,我将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完成我梦想的领跑。当我看到一个个红马甲穿梭在校园里,看到他们胸前挂着的记者证,我心中对这里的幻想已经开始萌芽。我梦想着,在记者团中不断成长,成长为像学哥学姐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我期待着,在我不断向前的过程中找到我人生的真谛。
    我曾梦想着孤身一人走天涯,这便是天涯路开始,与梦想不同的是我不是孤身一人。千古奇才,各领风骚,如今,我只是一名普通干事,带着满腔热血,准备在记者团挥洒我的青春,我的大学刚刚开始,我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这里充实自己,我会努力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一步步前进!记者团之所以为家,除了温暖的氛围,我们需要的还有团结一致的心,团队意识,奉献精神的完美统一,我不优秀,但我能尽我所能做到最好。
    今后,我的大学不再平凡,不再孤单,羽翼渐丰的我虽然离开父母,却找到了一个同样温暖的大家庭,进入记者团的那一刻我便知道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我便明白在这里我可以拥有一个更完美的大学生活,我坚信,经过岁月的见证,汗水的洗礼,四年后,我会蜕变成一个更自信更精彩的自己。我期待,四年中我在这里尝到的酸甜苦辣,更期待我在记者团收获的感动与成功。
    第一个记者节,是我学生记者工作的开始,与老师、学哥学姐们共同庆祝。我们以梦为马,以笔为峰,不怕跨越千里,我们一同前行。期待一个新起点,与大家共同进步。梦想,从此刻开始,渐渐生长,开花,四年后,收获笑容,成功。


大二、大三·过渡期,成长中的我们


    文化传媒学院 李珂萱:匆忙的大一,我们精心学习;成长的大二,我们努力进步。
    在那个属于我大学的第二年,同样也迎来了在记者团里,作为学生记者的第二个记者节。能够印刻在大学生活里的铭记的美好,记者团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二的一年里,有努力的坚持、有成功的欣喜,当然也有困难的洗礼,从开始时一起共事的伙伴到成为共经风雨的家人,感情的升温与成熟中的磨砺,都已经是我在记者团得到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通过一次次生活的考验,让自己在大学生活中信心倍增,作为学生记者的我,不仅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文章也如愿登上了学校的报纸,作为策划部的一员,经常参与到活动中去,从开始编写策划书到最后活动圆满结束,每个人都参与到整场活动中总结教训和经验,进行反思,使自己的策划书得到不断地完善。在参加其他活动时,汲取更多的内容和新奇的想法,开拓自己的视野。
    初成大二的自己,面对角色的变化有压力也有动力,我相信,在每个人辛勤付出之后,一定会有硕果丰收。大二时的我身为一名副部长,有了属于自己的新伙伴,对于他们,我们是榜样,将我们的职责与担当传承。团队里,我们已是中坚力量,将之前的总结与收获投入新的工作中,开拓创新,与团队共同进步。面对着新一批大一的小伙伴们,更期待他们也会在某一次回想时,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而今,我已大三,总是在回顾大二时的自己,经历刻骨铭心。我目睹过前辈们为我们的大学生记者团奋斗的身影,也见过新晋记者们刚进团时朝气蓬勃的眼神。一路陪伴带领的学长们曾说过,大学生记者团的未来就交给你们了!现在,我作为记者团里的一名部长,作为新学生记者们的前辈,我也郑重地将这个未来交给了他们。这是一种传承,我们将学生记者的使命传承下去。
    这几年在记者团里的工作生活,我锻炼了表达能力并收获了真挚的友情,获得了比其他学生更为丰富的经历。这是我在记者团里即将度过的第三个记者节。两周年的“记者龄”也让我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记者团里,通过跟一些资深记者交流,我恍然大悟:想要从校园里走出去,在社会上做一名真正的记者还是有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要走,我也在努力的途中。为了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我曾在假期去传媒公司做实习生。实习过程中,最平常的工作便是采访和写稿。由于在记者团采访和写作的经历加上公司老师对我的指导,我很快抓住了要领,这都得益于在记者团里得到的锻炼,我想要对记者团说声感谢,因为这里是第一个肯定我是一名记者的地方,也是我羽翼逐渐丰满的天堂。在记者团这个平台上,虽然不是未来的终点,但是却为自己美好的人生铺展了画卷。


大四·收获的我们


    新能源学院 姚兴峰:这是我在记者团度过的第四个记者节。从四年前的记者团外联部干事到现在的团长,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留在这里,而她也毫不吝啬地培养着我、眷顾着我、爱着我。
    “关注校园动态,营造大学文化”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积极的寻找、报道学校里先进的人和事,这几年我写过优秀学生代表的人物专访、做过优秀校友的访谈、报道过为“瓷娃娃小魔豆”募捐的活动;作为学生记者,我们也积极营造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的、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先后参加举办了“创新创造 创青春 让梦想飞扬”大学生成长历程多视角探寻系列访谈、大学生经典诗文朗诵大赛(辽工赛区)、凌波杯征文大赛。将这些优秀的人和事传递给师生的同时,通过和这些优秀人物、团队近距离接触和面对面的交流也更深刻的影响着自己,对自己的大学生生活、以后的人生道路都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我们见证了优秀的逐梦者,用足迹丈量青春的广度,有的人留守一片园林用微笑和奉献诠释青春的深度,也有人用心努力去点亮青春的梦想,在追随青春的路上,不负时光。在这个以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时代,他们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开创自己的未来,携手创青春。
    我们与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人共同进步,在积极向上的团队里,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收获。在这里我认识了大学里最重要的朋友,来自全校各个学院的同学因为记者团而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当初的十几人到如今的几十人,共同历经风雨不断成长。在当团长的一年中,我更加懂得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团队文化积淀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更好的与老师沟通和团员交流、如何寻找感情和制度之间的平衡点。
    青春岁月会记录下在大学生记者团的点点滴滴,我珍惜在最美好年华中的收获,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这些日子,如品香茗,是回味之后仍满怀感想。


毕业后·厚积薄发


    原记者团团长 栾树:还记得那年,“一次校报行,一生校报情”让我走进了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生记者团这个大家庭;还记得那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我拥有了学生记者这个伴随我大学四年的身份;还记得那年,我与大学生记者团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
    2011年的秋天,我加入了大学生记者团,从干事到团长,记者团让我完成了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同时也让作为工科男的我,多了一丝文艺气息。在这充实而美好的四年时光里,我与记者团共同成长。在这样的一个优秀的平台里,我不仅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记者团工作的三年时间,可以说是锻炼和自我修为的三年,我不仅积淀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更加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重的一抹色彩。在毕业时,大家都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而我在记者团得到的锻炼在这个时候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记者团的工作经历也成为我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时的一大优势。简明而优秀的简历,让自己在面对应聘的海选市场里脱颖而出,曾经在团队里总结积累的宝贵经验,在考验中应用自如。
    对于初入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在记者团得到的锻炼也得到了很大的体现,培训期间的新员工文艺汇演的组织与策划正是我在记者团中通过组织我们的活动得到的经验,让我能在新环境下做到游刃有余。入职后,我的新员工入职感受也被发表在了《中冶天工报》及《中国冶金报》上,这都是我在记者团收获的结果。对于我而言,并非最开始的自己就熟悉文字的运用、策划的拟定,这些不过是源于大学生活中,对点滴的学习与总结;优势是对付出报答的一种形式,我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工作上不断进步。虽然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但是在记者团的经历却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之中。
    在记者团提供的平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展现天赋的见证者。采访、写作、组织活动,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奋斗的日子总是历历在目;勤奋、努力、执着,我们坚守着最优秀的品质,融入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人难忘,情坚守,所有的这些都将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结束语】开始的开始,我们成为记者;最后的最后,我们已学会记着。承载着梦想与希望,捡拾时光的碎影,记录美好的大学生活。以我们的新闻眼,探索发现,传承辽工大“砺器悟道”的校训精神;以我们的文字,绽放青春,续写时代青年的不朽华章。     (记者李文君整理)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