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学院:工科大学中怒放的一支白莲花
2016-12-27  

编者按: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比赛结果:我校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在辽宁省分赛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38项、二等奖73项、三等奖196项。2015年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共146件,相比2014年度获得的117件,作品进步显著。本届大赛的优异成绩再一次肯定了我校文化传媒学院的创新教育成果,同时向我们展现了文化传媒学院近年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体现了我校近年来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在万众创新的潮流下,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这个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此次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成绩实实在在的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正在腾飞的广告设计创新团队,一个跟紧时代步伐的学院,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辽工大!

缘起大广赛

用创新教育培育骄人学子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所学校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更是时代向前发展的源泉。辽宁工业大学始终坚持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积极引导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类创新项目。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学生们的积极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成果显著,文化传媒学院更是在历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屡次刷新我校的获奖记录,其中,周驰、其达拉图、张晓璐等同学表现尤为突出。

周驰: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性格内向的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创新的敏感性让他和他的作品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回忆作品的准备过程,他深感老师对他的重要性。性格使然,他与老师的沟通并不多,但老师并未因此减少对他的指导与关心。从图标位置的摆放到设计角度的大小,从创意灵感的初次迸发到作品最终提交,每一次的完善无不是老师的默默付出。是老师一次次耐心的教导给了他参赛的信心,让他最终站到了领奖台上。

黄晓浩: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三等奖获得者。在他看来,大广赛是广告学专业每年最为重要的比赛,通过参赛不仅可以将平时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积累广告创意和制作方面的经验,更好的激发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其他选手的创新思维,吸取他们的优秀创作能力。黄晓浩说,当时他们团队没有参赛经验,所以对比赛的命题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和筛选,当看到一个个想法被否定的时候,焦虑的内心也给他造成了很大困扰,但这困扰终究化为了设计的动力。如今谈起那段艰苦伴欢欣的日子,黄晓浩依旧会扬起笑脸,感恩母校给予他的创作经历。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辛苦付出,当满满的自豪感占据身心,一切都变得不平凡。

张晓璐: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国家三等奖获得者。从众多参赛选手当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谈及此次参赛经历令她感触最深的方面,她说,在比赛中取得佳绩,最感谢老师的培养,在日常指导当中老师并不会干涉太多而是给她很大的空间去独立思考。正是这样的自由式教育方式令张晓璐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从大一初识大广赛到大二的首次获奖再到大三时拿到第一个全国奖,每一次的进步离不开平时的训练,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总是为他们争取到最好的资源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其达拉图: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辽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他说,在作品的最初创作阶段遇到了瓶颈,但是当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平时积累的创新思维融合一体的时候,自己的世界豁然开朗。也许不是自己才智过人,只是自己受到的教育不落俗套。其达拉图表示自己的大学生活是真正的创新创业阶段,自己在这里受到的教育完全不同于高中。获奖是意外也是惊喜,能够设计出令评委满意,为校争光的作品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教导,从选题的选定到作品的完成,每一次的完善都是平时所培养的创新思维的迸发,这一切更要归功于学校的栽培。

正是这美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打开了每一位学子真正的能力源,无数次灵感的碰撞,有过很多细小而微妙的创意点,而将这些创意汇集起来最终成为一个作品的过程是繁琐却又兴奋的。新叶的成长少不了根的培育和滋养,也恰是老师们平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了一批这样出色的学生。他们带着母校的殷切希望,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舞台上振翅翱翔。

紧跟时代步伐

为创新教育抓好根源问题

近年来,我校逐步向应用型高校转变,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而对于文化传媒学院来说,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创新创业引领时代的潮流下,青年骨干教师本身具有的创新能力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王彬彬老师作为文化传媒学院的青年教师,带领学生们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王彬彬老师说:“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教师综合能力竞赛,我们学院的老师们都会在假期中到实际的广告公司去,这样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参加教师综合能力竞赛,更是为学生实地考察各个广告公司对于人才的需求。”每位教师认真负责、严谨求实,即使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也要克服困难,砥砺前行,这些优秀的品质通过师生交流更会渗透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

王彬彬老师说,前期的冥思苦想,为的是等待下一秒的绝处逢生。广告是一门艺术,广告的宝贵之处更在于创意,但每个人绝不能为了创意而创意。看到孩子们在团队工作中能够真正打开思路,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他觉得每位老师以及整个学院在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

广告设计创新团队的工作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式,并且团队依托“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全国广告专业大赛,将教学、实践及参赛指导相结合,借助赛事把打造教师创新指导团队和建设学生创新团队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指导教师经过大量调研联系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教师根据校外企业选择适合学生完成的专业实践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入其中并定期指导,真正参与广告工作,提升学生业务能力。学生专业能力任务的来源辽宁西海岸生物有限公司、南风广告公司、锦州报业集团广告部、锦州电视台、中体天行健、尚桐理想家、心e网这些项目作为较具实力的广告实务单位,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教育为本

在创新的路上坚定前行

近年来,文化传媒学院的就业率显著提升,并且本院学生在北上广的发展更是令人惊喜。在团队机构建设方面,按广告设计公司流程设立不同的小团队进行的校内现场实训,使学生们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学子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老生带新生”这一交流模式更是为在校学子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道路,通过交流群的方式,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文化传媒学院的“站点”,使新老生的经验互相融合,创造更大更广的空间让学生们探索。

文化传媒学院在教育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的同时,将专业赛事开拓为大学生接触实践、检验所学、施展创造性及创新能力、组织运作能力的平台。通过参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达成跨专业同学的沟通、合作及共同进步。

在一步步走向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文化传媒学院的每一位教师都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他们战斗在教育的一线,只希望自己的努力给同学们一个不平凡的未来。在采访的最后,王彬彬老师表示十分感谢学校的大力支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教育事业中的主旋律,文化传媒学院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将秉持着勤学进取、严谨求实的校风,坚守工作岗位,让每一位学子用成功回报母校的培养。

(学生记者 李红娟)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