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剧戏曲服装之蟒袍(第9期) (总第281期)
2010-05-15 (赵志春) 
 
 
  一整套好的戏曲服装所体现的舞美效果,在各种辅助手段的配合下,对提高整个表演的感染力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服装不能穿“错”,这是对于戏曲服装最基本的要求。传统戏的服装造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强调其地域与身份,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本是宋朝人,但是在身后戴有一幅“狐尾”,观众一看就是辽国人。而基于历史并不意味着拘泥于历史,有些约定俗成的“服装样式”如果刻意的反映真实的历史而会让观众觉得不真实。比如观众已经接受了诸葛亮的服饰是“羽扇纶巾鹤氅”,要是非得按照正史上的描述给诸葛亮换个造型倒是不合适了。
  另一个方面,就是服装必须要穿“好”。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戏装的色彩也是非常讲究的。
  在传统戏中主要角色一般不穿下五色的蟒(上五色:红、绿、黑、白、黄;下五色:紫、蓝、粉、湖、香),除了戴白髯口的所谓“老头戏”,如《龙凤程祥》的乔玄按传统定制穿香色蟒。
  紫色老生蟒很少用,只有谭富英先生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刘备时曾穿用过。蓝色蟒也基本很少用,解放后中国京剧院改编的《九江口》,由袁世海饰演张定边,根据张定边的耿直,忠义的性格设计为穿蓝蟒。
  粉蟒为小生专用,以体现小生的潇洒英武,如周瑜、吕布等等少年将帅,倘若没有粉蟒也可以用白蟒代替。秋香色的蟒主要是给年长的官员穿用。皎月色的蟒用途与粉蟒一样。都是为小生专用色,皎月色可衬托出剧中人物的儒雅气质。姜妙香先生在现代剧目《玉门关》中饰演班超时曾穿用皎月色蟒。
  老旦蟒主要是上年纪的诰命夫人所穿用,基本为秋香色,如佘太君、王宝钏之母等等,一般需同时佩带朝珠。
  由于剧中人物性格身份的交叉性,所以同一人物在不同流派,不同演员饰演同一角色时,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能在服色的运用上会有不同的取舍。比如《龙凤阁》中杨波,按照官职(兵部侍郎)来说可穿绿蟒,按守孝来说可穿白蟒。徐延昭属于武职,可穿紫蟒,性格耿直忠义,也可穿蓝蟒;同样守孝也可以穿白蟒,演员可自由选择。但是有一点就是必须从剧中人物出发,否则就失去了服装服色的符号性。
  早期京剧的服装颜色比较严格的遵循上五色和下五色的制定,随着京剧剧目的不断增多和一些演员的富有锐意创新精神。服装的服色也开始有了新突破,马连良先生在京剧的服饰改革上倾注了很大心血,设计了很多的新服装。比如《胭脂宝褶》中永乐帝所穿的箭蟒,就突破了原有的蟒袍形制,将箭衣的特点融在其中,丰富了舞台形象。同时,由于马先生善于演“衰派戏”,所以在老年男性形象的塑造上,也创造出了浅咖啡色、豆沙灰、深枣红色、深湖蓝色等与传统颜色不一样的蟒,用于他所塑造的乔玄、蒯彻、王延龄等角色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台风格。当然,这些颜色的运用也是以丰富舞台色彩为前提的,虽然和传统的色彩具有强烈的符号性相比还存在差距,但是可以与和他颜色相近,使用舞台形象相同的颜色相互套用,如豆沙灰可等同于秋香色等等。     (赵志春)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