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 谁与争锋——访校“博思杯”专业知识讲解大赛冠军王曌妃(第13期)(总第285期)
2010-05-15 赵鑫 

 
 
                
  在辽宁工业大学“博思杯”专业知识讲解大赛中,一个女孩用勇气和智慧演绎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精彩传奇,技压群雄,勇夺金奖。她叫王曌妃(曌,音“zhao”,唐武则天用自己的法号创出的文字),现任外语系学生会分团委副书记,校报记者团学生记者。

  比赛那天,她略施粉黛,衣着大方,眼中充满真诚。开场时,一段流利的英文问候顿时令评委与观众眼前一亮。随后,她讲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英文故事,围绕“神舟六号与国际交流”这个主题,序幕拉开。她,静心于讲课之中,情绪饱满,感染了在场的观众;她,凭借着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伴随着异彩纷呈的幻灯片转换,她把课程讲解得激昂而又振奋人心。她为了准备这场比赛,付出了许多的艰辛和努力,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用汗水和自信铸就了讲解大赛的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将开朗写在脸上的才华横溢的女孩,具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一切源于她内心深处的自信、真诚和奋斗的激情,也源于进入大学以来对自己的磨练和超越。

  她的眼眸里透出从容、冷静和思考。大一下学期她第一次参加系里的辩论赛就获得了“团体优秀奖”和“最佳辨手”的称号。之后,她一直研究和学习辩论的技巧,又和其他三位辨手组成了外语系辩论梦之队,参加了校第四届辩论联赛。她回忆说:“那是一段忙碌忘我的日子,一方面是关系到外语系的荣誉,一方面是面临期中考试的压力,我一点都不敢松懈。辩论赛期间,我和辩友们一起找资料、讨论辩词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外语系辩论队奋勇拼搏,夺得全校冠军。她为这次成就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的出色表现也使她几乎场场获得“最佳辩手”的称号。

  “自强不息,天道酬勤”在她身上得到了最贴切、最真实的表述。大学给她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同时生活也给予了她更沉重的考验:父母双双下岗,父亲身体欠佳。母亲文化程度有限,只能给人打零工。这个家庭要负担她每年6000元的大学费用,还要负担父亲长期的药费。在压力面前,她仍然一如既往,选择了坚强。她总是这样问自己:“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在好好学习专业、认真工作的同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她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假期中一天跑4到5份的家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她崇拜周恩来总理,喜欢听许巍的歌,爱看《穆斯林的葬礼》之类的小说。初中的区级故事大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高中的一次校级大会报告中,她却把“关羽”说成了“项羽”。大一时,有的英语发音被老师纠正了好多次,大二时却拿了外语系英文比赛三等奖。她说她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她身边的朋友。她感谢系辅导室的老师们在她家里有困难时帮她走出情绪的阴霾,她感谢长期以来同学们对她的关心与帮助。正是有了这些强动力,她坚信“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good luck.”

  平时她喜欢写写文章,唱唱歌。她的《巾帼系中的优秀须眉》、《军训ABC》等多篇文章在校报发表,并光荣地成为了校报记者中的一员。她说,“加入校报记者团是她大学生活的转折点,因为校报记者团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从中学到了很多,改变了很多,提高了很多。舞台上的自信,不仅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充分的准备,更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进步,而校报就是一个让人不断进步的平台。与来自不同院系的记者们的协作中,我学会了开朗,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在每一次采访任务结束后,我都会学到很多新知识,让自己成熟;在写稿、校稿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注重细节。”

  她在拼搏中努力前行,坚强使她的生活倍显精彩。她不会因为哭泣而忘记学习和工作,也不会因为偶尔的抑郁而失去对生活的激情。她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学金,并获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她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拿到了英语专业四级的笔试和口试的资格证书。作为外语系学生会分团委副书记,她勤勉敬业,务实创新,从系信息部干事到副部长再到系学生会分团委副书记,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她希望自己的汗水会在外语系的成绩中凝结,希望多年后,自己会有所成就……

  采访的最后,她的话时刻萦绕在记者的脑中“一个人必会背的诗是《游子吟》;一个人必记的成语是‘井底之蛙’;一个人必会的故事是《小马过河》……” 
       (学生记者赵鑫)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