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工大之初体验(第25期)(总第297期)
2010-05-15  
 
 
  新学期伊始,我校研究生学院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18名莘莘学子,创我校研究生院建院以来招生人数之最。转眼半月过去了,他们对我校感受是怎样的、是否已融入新的环境,一直是我校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近了他们。
绿树成荫、充满活力的校园
  “当我走入辽工大校门的时候,发现这儿是一个绿树成荫的校园。”来自计算机专业的任东明不无感慨。他说:“本没想过这里会是这么好,超乎我的想象。”“很美丽的校园”、“绿化得很到位”、“空气很好”……在采访的过程中,大部分研究生对我校的校园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随着我校校园建设的日益完善,相信愈来愈美丽的校园将会吸引更多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投入她的怀抱。
  吸引他们眼球的另一风景,是我校热爱体育运动、充满活力的师生们。“这里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太爱运动了!”来自鞍山的李莹和山西运城的张晓丽异口同声说道。李莹说:“每天早晨都会看见许多老师和同学在操场上跑步、打网球。周六、周日从早上开始,楼下就一直有打羽毛球的同学,吸引我们寝室四个人也开始加入其中了!”看来,我校不愧为国家级群众体育的先进单位!看着李莹兴奋的劲头,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出去运动了!
细节化的关心、人性化的学校
  当记者问起他们对教学条件、学习环境是否满意时,一直沉默的周玉梅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学校在许多细节上的设计都非常人性化!尽管我上课的教学楼是一座老楼,但里面的细节设计真的很好,比如下课的铃声很优美、很和谐,每次听到都觉得很舒服。还有,图书馆的饮水机,可以喝咖啡、牛奶的自动贩售机,都是那样贴近学生的需求,使人感觉温暖,体现了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另外,在学校里遇到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态度都非常好,和蔼可亲,使我们这些刚刚来到这个学校的学生感到开心、亲近,很快就适应起了新的生活。”
  听到这里,记者有些感动,相信一个和谐而人性的学校,必定会培养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
  当然,他们也谈到了学校的不足之处,比如宿舍楼供电时间过短,为适应南方人的需求食堂晚饭应尽量提供稀饭等。
热情的东北人、可亲可敬的导师
  作为东北人,能亲耳听到对东北人的赞扬,总是一件令人骄傲而又兴奋的事情。在采访的过程中,每每谈及东北人,这些来自他乡的同学们总是由衷的赞叹——“东北人太好了!”“东北人太热情了!”
  来自江苏的冯娜莉深有感触:“在来学校复试的时候找不到路,向路人打听,那人二话没说就给她领到了学校。刚来学校报到,不知道宿舍楼在哪里,走错了方向,又一次被不知名的同学给带到了宿舍门口。”对此她不只一次地说:这儿的人真好!在采访的几个研究生同学中,他们无不为我们的热情好客而感动,常常说:这里的人容易接近,让人觉得没有隔阂,很容易相处,很快就能成为朋友。
  导师和各位授课老师更是让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学子感到了温暖。社科部的研究生说:老师们表面上看起来对我们很严格,但我能感觉得到他们对我们很好,不仅在学习上,在生活上也总是问长问短。其它院系的同学们也感到:我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老师们学识渊博,且各有特色,而且普通话说得好,富有激情,有的则口才好,将幽默附于授课当中,让人很敬佩。
  以新人的角度,以研究生的高度,来自2008级的研究生们解读着对这个陌生而即将会熟悉的校园最初的体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一定会用行动为辽工大谱写更美丽的篇章。
       (学生记者周党)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