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 绽放光泽 ——材化学院环境教研室创新团队小记(第32 期)(总第304期)
2010-05-15  

 
     
    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疾呼环保,甚至呐喊:人类最后一滴水是人的眼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出有工程背景的应用型学生,也是摆在我校材化学院环境教研室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们认为环境专业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应用性,环境问题的交叉性综合性需要不同专业的协同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于是,他们的“环境中心”科研创新团体应运而生。
  
    这个创新团队由五位老师和六位在校研究生组成——
  
    周立岱,工学博士,2002年2月起,在环境科学专业教研室任教至今,现担任创新团队组长。
  
    陈国伟,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曾任学院化学实验室主任,为胶粘剂协会成员。
  
    于常武,现攻读大连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博士学位,着力于地表水的利用及净化技术研究。

  兴长策,现攻读东北大学冶金物化专业博士,多年来一直从事钛铁合金冶炼技术的研究与工艺开发。
  
    张震斌,2008年获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博士学位,对计算机模拟污染物运移规律有较深入研究。
  
    此外还有于化龙、刘艳、魏艳东、张刚、贺巍、吴靖等在校研究生也参与其中,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以环境处理为主,包括:水(饮用水、工业用水、景观及自然水体)、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渣、矿山废弃物)处理及回收的实用技术、工艺、工程,并将环境技术、治理工艺注入生产工艺的一体化、模块化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
  
    2004年以来,在学校领导以及科技处、材化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不仅和校外的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还凭借团队自身的实力完成了几个代表性的项目,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们承担的最有代表性的项目是校园景观水池净化处理技术与工程。水质净化是水污染处理中的重点部分,也是核心内容,而大范围的景观水质处理对于设施不是太完善的用户来说可算上是一种挑战。我校九号教学楼是学校的标识性建筑,也是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里的音乐喷泉以及跌水都非常吸引师生的眼球,但音乐喷泉以及跌水的水时间久了就逐渐变成了绿色,影响了观赏效果,同时也污染了周边的环境。学校师生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担当维护工作的后勤工人除了勤换水外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喷泉里的水来源于自来水,一次性换水不但耗费大量的开支,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面对这个难题,这个创新团队接受了水池净化处理的“攻关”任务。
  
    景观水处理关系到很多方面,因此,处理起来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从2008年3月接手任务开始,团队里的成员就投入到艰难的探索当中。没有前车之鉴,没有信手可得的现成材料,使工程一时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状态。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团队里的老师们经常集体到现场,他们分散开,每人站住水池的一个角,仔细观察池中水的细微变化,努力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他们这样一站往往就是几个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他们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集百家所长,碰撞思维的“火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彼此间的配合由开始的生硬逐渐有了默契。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于2008年5月投入了工程的使用。
  
    当然工程的完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有许多坎坷,如工程时间紧、合适的人力物力资源不足等。为了缩短工期,他们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最简单快捷的施工方法。因此,团队中的几位老师不得不在课余的时间亲自到工地监督施工。这其中他们不但是工程的指挥、指导者,而且还和施工工人一起干起了凿地挖巢的工作等。
  
    经过几个月的艰辛努力,2008年8月中旬九号教学楼前后两个水池净化处理全部完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水池良性的循环装置不但节约了开支,而且净化、美化了环境。据悉,此技术也准备在周边城市推广。
  
    此外,他们还在研了沉钒废水高氨氮处理技术项目。无机高浓度废水治理十分困难,生化方法无能为力,现有治理方法成本极高,设备投资很大,相关企业希望找到一种便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对该技术分段,并对特征污染进行处理,中和吨水成本,且保证出水稳定达到2008辽宁省最新环保标准。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此技术已在锦州铁合金钒业公司小试成功,目前正准备进行中试,其综合治理成本和治理效果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成功不是唾手可得,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他们体验到了合作、收获的快乐……(学生记者杜秋磊)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