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代表” 坚持改革创新 为实现辽宁工学院新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第199期)
2010-05-16  
     在中国共产党辽宁工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倪国玉

同志们:
    我受中共辽宁工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过去工作的回顾

   中国共产党辽宁工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95年5月召开的。七年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着眼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从学院的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保持稳定,克服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以高昂的气势和坚定的步伐跨入了新的世纪。总体来说,过去的七年是全院师生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七年,是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的七年,也是硕果累累、不断前进的七年。
办学规模得到较大发展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们从学院的长远利益出发,抓住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有利时机,扩大了办学规模。在校本科生由1995年的4710人,发展到现在的7840人,不仅大大突破了“九五”规划在校生5000人的发展目标,而且实现了跨省招生。七年中,普通教育累计招生11447人,毕业7695人;成人教育累计招生2581人,毕业1265人,为我省及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研究生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硕士点从3 个发展到10个,在校研究生由十几人增加到近百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已经成熟,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征地、扩建,校园占地达到54.6万平方米,比“八五”末期增长82%;校舍总面积达到24.1万平方米,教学及行政用房面积比“八五”末期增加近一倍。"九五"以来,投入近2000万元加强实验室建设,教学实验设备总值达到3960多万元。6个基础实验室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技术基础实验室得到重点装备;新建了10 个多功能电化教室和10 个语音教室,全院微机拥有量达到1560多台。本科生、研究生各类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技术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超过80﹪。2001年,学院投资400万元建设校园网,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向教学、科研、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迈出重要的一步。
  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学院党委始终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省内高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并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学分制试点学校。1995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价。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培养质量的新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设辅修专业,创办实践基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强重点课程建设,强化毕业设计和实践环节,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改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超过80%;近千名学生获得辅修专业证书;硕士研究生考取率逐年增加,2001年超过7%,2002年可达10%;在省和全国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我院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0余项,成绩居省属高校前列。学院重视教改研究和优质课建设,先后资助国家教改课题2项,省级60余项,院级100余项,取得省级以上教改成果近30项,院级教改成果40余项。建成省级优质课3门,院级优质课4门。
  近年来,我们主动适应高教改革和辽宁经济结构调整与第二次创业的需要,改造老专业6个,创办新专业14个。学院现有工学、文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五大学科28个本科专业,实现了学科专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发展内涵的重大转变,迈出了由单科性学院向多科性大学发展的坚实步伐。确定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2002年,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
  我们坚持“培养、引进、稳定、提高”的方针,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66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6.1%;其中具有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5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90人,在读硕士137人。现职教授44人,副教授193人,高职比达到35.7%。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01年,我院评选出首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44名;并有省级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青年骨干教师14人。
  科技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校办产业呈现良好势头  学院实行积极的科技政策,调动了广大教师科技工作的积极性。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属结构价电子合金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七年来,学院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41项;横向科研项目132项。纵向科研进款710万元,横向科研进款2285万元。取得科技成果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专利7项。发表论文1210篇,其中核心期刊471篇,进入四大检索71篇。出版专著50余部。初步呈现出 “纵向上水平,横向上规模,成果出省门”的可喜局面。
  校办产业得到新的发展,辽工维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辽工维森电子有限公司组建一年,完成产值1500多万元。实习工厂设计开发的“铝铂涂层生产线”,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校办产业七年间上交利润628.8万元,为学院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学院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2000年,进行了机构改革,党政机构由24个减少到19个,处级干部职数由105个减少到53个,机关工作人员由240人减少到180人。2001年,进行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需设岗,以岗定薪,竞争上岗,全员聘任。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大力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了“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2000年底进行了后勤服务经营人员与学院行政系统的整建制剥离,为学院减轻了负担,节约了资金,加强了管理,改善了服务。学生公寓建设走社会化之路,近三年增加学生公寓3.4万平方米,相当过去40年宿舍建筑面积的总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控制了超支,遏制了浪费。财务制度改革理顺了关系,规范了管理,保证了办学资金的有效利用。住房制度的改革加快了我院教职工住房条件改善的步伐。
  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新局面,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  七年来,学院党委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关于贯彻“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党委领导、学院行政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系分工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院被评为辽宁省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院党委积极探索和深化“两课”改革,切实发挥德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两课”的重要内容,单独设课,重点建设。通过在岗学习、离岗进修等方式,提高“两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引导他们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学院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高等学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院党委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内容,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引导广大教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投身学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为辽工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订了《辽宁工学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三五”普法和依法治校规划》,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中心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视营造高雅的大学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法轮功”习练人员的转化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学院政治稳定,校园环境和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七年来,涌现近3000名院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359名学生获学院和辽宁省优秀毕业生称号。还有2500多名学生被评为院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教师中涌现出省市劳动模范、省建功立业巾帼标兵6名,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三育人”标兵300多名。学院连续被评为省“二五”“三五”普法和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高校文明校园。2002年被锦州市破格申报为省文明单位。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学院党委始终把领导班子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头脑,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尤其是2000年的“三讲”教育,使学院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正确地认识、分析和解决学院在改革、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了“提高层次,充实内涵,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办学方略,表现出了不畏困难、迎接挑战、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和求真务实、团结实干、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学院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学院党委把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作为重点,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先后制定、修订了《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实施细则》、《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方案》等一系列规定。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党日活动形式,提高党日活动质量,全院各级党的组织健全,活动正常,多数基层党组织的保证监督和战斗堡垒作用突出。
  学院党的各级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努力做好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七年来培训入党积极分子1530人,累计发展党员1149人。全院现有党员1135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和模范作用。七年中,有64 个党总支、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3名党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50多名党员被评为国家、省市及学院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和先进生产者。                            
  学院党委重视和注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公认原则相结合,大力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制定并实施了《辽宁工学院干部聘任暂行办法》、《辽宁工学院党委关于解决中层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意见》。2000年9月,面向全院公开选拔中层领导干部,全院35个行政正副处级岗位全部竞聘上岗,增强了中层干部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干部队伍面貌一新,工作朝气蓬勃。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党委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廉政的制度和规定,加强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坚持开展党纪党风教育和防腐倡廉教育,提高广大党员拒腐防变的能力。实行校务公开,在机制和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开展工作,查处违纪,纠风治乱,坚持从严治党,为学院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学院党委注重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进行工作。工会、团委、学生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院工会被市总工会评为先进职工之家,院团委多次被团中央、团省市委授予先进称号。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发挥民主党派成员和党外知识分子在学院民主管理和发展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多次被评为省市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我们以真挚的感情对离退休老同志在政治和生活上给予关怀和照顾,离退休老同志也对学院的改革和发展给予倾心地关注与支持。

  同志们,过去七年,辽工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向长期给予我院大力支持的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学院发展建设付出辛勤汗水、做出贡献的历届领导、广大党员、教职员工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回顾工作,总结经验的时候,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仍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在学院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还有待于更加科学民主;各项管理还相对落后,有些地方甚至阻碍了事业发展的步伐;部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不够明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师资队伍和社会影响还都没有达到理想水平。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回顾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切体会到,要把辽工的事情办好,必须始终做到:
  1、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团结、和谐,有作为、敢作为的领导班子,建设一支过硬的中层干部队伍。只有这样,学校才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就会一盘散沙、一事无成。
  2、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辽工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根据辽工的实际去发展辽工,建设辽工。不把握这一点,就将偏离发展方向和轨迹。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时时看到在师生员工中蕴藏着支持改革、急切发展辽工的不竭热情和巨大力量。辽工的教职员工是识大体、顾大局、有觉悟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不注意这一点,我们的事业就会失去基础,我们的工作就会变成少数人的空忙。
  4、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在每一项重大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之前,坚持舆论先行。没有思想的解放和统一,就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步调;不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就迈不开前进的步伐。
  5、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始终做到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不论遇到什么阻力、矛盾和困难,只要坚持改革、坚持发展不动摇,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蒸蒸日上。

           今后的主要工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大学,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更是我们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辽工未来的前进方向,寻找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以超常的努力和干劲,加快辽工的发展步伐,为辽宁及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提高层次,充实内涵,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的战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宽厚理论基础、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未来十年内,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科体系,建设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综合办学实力和科技实力进入全省高校前列,使辽宁工学院成为一所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有一定优势和影响的多科性理工大学。
  (一)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现新时期的奋斗目标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 “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从容面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发展是硬道理”。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想、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把握21世纪头一、二十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带领全院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创造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格局。
  1.发展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办学规模是学院壮大的基础,办学层次是体现水平的标志,调整结构是实现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立足辽宁,服务全国的精神,经过“十五”的发展,我院在校本科生达到1万人,硕士研究生达到400人;到2006年,硕士点达到20个;并获得1至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力争在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尽最大努力把我院升格为大学。
  学科是我院提高层次、扩大发展的根本支撑点,决定我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本着“调整优化、突出重点、形成特色、逐步扩展”的精神,加强学科建设。优先投资改善重点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发展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具有相互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到“十五”末期,争取再建设1至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6个院级重点学科和4个院级重点实验室。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领域,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在现有学科专业布局的基础上,新增生物工程等6个专业,使本科专业达到34个。
  按照“培养、引进、激励、提高”的方针,继续鼓励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攻读学位,深造提高;加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进力度;高薪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任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到“十五”末期,专任教师稳定在800人左右,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应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0%左右。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选拔为中心,强化对现有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加快建设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优秀教师为骨干的学术梯队。建立起相对稳定的骨干层与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教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努力为优秀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十五”期间,完成新校区6万平方米教学实验用房的建设任务,补充、更新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确保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2.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加快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是学校最基础的活动。我们要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本科教学评价为契机,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关键在创新。要根据新的人才规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并完善学分制,推行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因材施教,创造条件授予第二学位。按照《辽宁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要求,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强化教改研究,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明年起进行创新教育的试点,选择部分专业进行创新教育改革,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尽早全面铺开。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基本建设。准确及时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信息监控;建立或修订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优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坚持搞好教学检查、教学督导、课程评估、教材评估、教学质量评估、优质课达标等活动,加强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标本兼治,提高质量。
  3.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加快发展科技产业  
  面向国家和辽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加强学研产的有机结合,培养优势,形成特色,提高科技实力和学术水平。学院将对科技产业政策做出新的规定,通过学科布局的调整,形成一批能够在学科前沿研究中具有原始创新、开拓应用、孕育新的知识生长点的学科群体;建设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攻关能力较强,以教授和博士为核心的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队伍,在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作用;要通过科研与教学、科研与经济的密切结合,逐步建立以省、校两级重点学科为骨干的系(部)科学研究基地,以大中型企业为依托的科技开发体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大学科技园,形成具有我院特点的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基地,促进我院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贡献率和显示度;争取建成材料和信息科学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多数教学系(部)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研究基地、研究所或工程研究中心;年科研经费进款达到2000万元;争取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打造辽工的科技产业品牌。要把教育研究列入科研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
要进一步放宽科技产业政策,发挥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科技力量集中的优势,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投入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全员科技意识。以开发、转化、推广科技成果为重点,加强学研产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维森公司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格局,重点发展机械、电子、信息产业,到“十五”末期,累计总产值达到6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1200万元。
  4.继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规律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我院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实行人员编制分类管理,制订和完善各类人员的考核聘任办法。依照“按劳分配”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加大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强化“按岗定薪,岗变薪变”,真正形成有效的竞争、激励和制约机制。
  建立校系二级管理体制,组建二级学院,落实责、权、利,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激发内在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鼓励二级学院(系)发挥技术优势建设基地、兴办产业,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科研、学生、党团、行政工作的新机制,增强独立办学和充实实验室、发展新专业的能力,在学校的宏观管理下,依法办学。
  要深化后勤改革,加快后勤产业化、社会化的步伐,完成由“小机关、多实体”向“小机关、大实体” 管理体制的过渡,适时组建后勤服务集团。后勤系统要不断提高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水平,努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全方位扩大对外合作,开放办学。发展同国内外友好学校的关系,增加专家、学者互访,开展合作研究;拓宽渠道,发展联合培养与联合办学。合理的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上取得新的突破。
  搞好校园环境建设,改善和提高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是学院党委和行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要按照“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强化功能,提高品位,适度超前”的要求,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加大校园美化、绿化的力度,同时加强校园管理,建设绿色校园。学院要根据财力情况,继续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收入水平。要通过社会引资,进一步加快学生公寓改造建设步伐,改善学生的住宿、就餐、学习条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与时俱进,创新提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是统领学院工作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对于辽工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新一届党委要从我院的具体情况出发,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探索符合我院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与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贴近师生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课堂、宿舍和工作现场,使师生员工认清学院面临的形势,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把精力和干劲凝聚到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和中心工作上来,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新贡献。
  1、加强领导,建设队伍  
  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院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基础课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三支重要力量。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在岗或离岗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形势,做好工作的能力。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要认清使命与责任,不仅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去影响学生。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自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榜样。全院教职员工都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2、以“两课”建设为重点,加强德育工作  
  充分发挥“两课”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青年学生。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把“两课”课堂延伸到企业、农村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认识、接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增强“三进”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创建社会实践的新体系和新形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推动“两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主动占领网络教育阵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领域  
  由于网络具有资源丰富,传播迅捷,即时参与等特点,已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和渠道。我们要主动出击,唱响网上主旋律,丰富正面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学院网络中心要建立明确的管理规范,依靠技术手段,强化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网上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办好学院网站,开辟网上教育专栏,把课堂延伸到网上,扩大教育的受众面。帮助学生办好个人网站、主页,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育人功能。
  4、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新课题。要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高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 
    5、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进以德治校  
  加强全员道德建设,学院党政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在道德建设中做出表率,树立良好的政风;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严谨求实,树立良好的教风;广大学生要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勤学进取,树立良好的学风;党政机关、后勤人员要爱岗敬业,热忱服务,树立良好的作风。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开展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和读书活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办好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突出思想性,增强趣味性,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大力开展反对邪教、崇尚科学,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素质。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建设
  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新挑战,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办学规模及后勤社会化提出的新课题以及学院发展的新任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第十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为实现我院新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
  1、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
  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的思想武装全院各级干部和党员,这是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院干部和党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增强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自觉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实际与事业发展的要求;认清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焕发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勇于面对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遇到的新挑战。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把理论学习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党性修养、推动学院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精神实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和各总支、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建立学习考核制度,实施监督检查,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要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各项准备工作。
  2、进一步加强学院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火车头。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塑造自己。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履行职责,做好工作。学院各级领导班子,都要提倡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增强整体功能和活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遵守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在各级班子内部要坚持正常的民主生活制度,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使干部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干部队伍建设要一抓教育培养,二抓制度建设。通过教育,使我们的干部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务政、勤政、廉政,公道正派。各级干部要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应有的管理、领导能力,决策、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处理好自身业务提高与做好工作的关系,服从学院发展和工作大局,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群众公认原则,选拔任用干部。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强化制度建设。做到科学选人,量才用人,制度管人。要不断扩大教职员工对干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着眼于学院发展和事业的需要,加大青年干部选拔培养的力度,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把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业绩突出、不善张扬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上来,建立一支思想过硬,政治可靠、有本事、能干事、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中层干部队伍。
  4、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对学院领导的基础。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哪个单位、部门的党组织有战斗力,人心就齐,工作就主动、进步就大、面貌就新。我们要从学院的实际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加强总支、支部建设,确保一定数量和相对稳定的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建立基层党的总支、支部工作责任制,形成监督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把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解决少数总支、支部不能很好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问题。抓好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变少数党员组织观念淡漠、纪律松弛,不能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状况。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旺盛生命力的战略高度,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有力的措施,做好在青年教工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学生党员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要逐步达到10%。
  5、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事关党的形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紧密结合我院实际,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的要求,把作风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抓出成效。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实践更加符合校情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在行不在言,反对坐而论道,只说不做的不良风气。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踏踏实实地为辽工的发展和建设去奋斗,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利益。进一步完善和实行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各级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有关学院改革、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和考虑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
  6、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全院各级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虚心接受群众监督,自觉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在教职员工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以清新的党风带出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院纪委、监察部门要认真履行教育、监督、检查的职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学院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以保证我院改革和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继续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依法治校。加强学院内部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校务公开的新形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校务公开的操作规程。
  7、进一步做好群团、统战和老干部工作
  工会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维护职能。要充分发挥学院党政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作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把维护职工的眼前利益、具体利益同实现学院的长远利益、总体利益统一起来,带领职工投身学院的改革、发展和建设,把职工当家做主的热情引导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上来。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好 “三育人”活动。
    共青团要紧跟时代步伐,密切结合我院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学风为突破口,以支部建设为基础,注重组织机构、工作方法、手段、形式及内容的创新。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统战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章程开展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及党外民主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作用。通过统战工作凝聚力量,集中智慧,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要认真落实好上级有关离退休工作的政策,对离退休老同志要给予政治上关心和生活上的关怀,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同志们:辽工新世纪发展的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新一届党委的领导下,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的负重精神和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省内外有一定优势和影响的多科性理工大学而努力奋斗。尽管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困难很大,但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锲而不舍,就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就能把各种困难踩在脚下,辽工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必将留下我们胜利前进的光辉足迹!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