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学习点滴(第224期)
2010-05-18  

      2000年9月,我满怀求知的渴望,也带着对——英国各种美好的设想与好奇,踏上去英国的飞机。
    走下飞机迈出机场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黄头发、高鼻子的外国人;满耳都是哇啦哇啦的英文。心里略有种不踏实和茫然。带着憧憬和茫然,乘车前往我的目的地——威尔士大学。威尔士大学位于距离伦敦约3个半小时的路程的一个南部城市——斯望西。小城依山傍海,环境十分整洁幽雅,是最适合休闲与学习的地方。就是在这座城市,我开始了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也深深体会到中英两国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
一、社会文化
    我们都知道英国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好在工业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而且拥有世界上最大范围的殖民地,好在国际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这种状况造成了英国公民极大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方面我在英国两年的学习中有较深的体会。
    英国所以说是讲究实际的民族。这从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中可说一二。我有位英国朋友,通过我对中国的介绍,怀着好奇心,想到中国来看看,她首先说她必须要先打工赚点钱,否则没有到中国来的费用。从那以后她就开始打工,等赚够了钱真的就到中国来了。另外英国人在生活方面,从我周围的人比较,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是“自己的梦自己圆”、“自己的生活自己过”。
    英国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应该说是各种节奏较快的国家。可是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最深的印象是这个国家缓慢的社会节奏。我所学习的大学是早晨10点上第一节课,中午12点或下午1点休息一个小时,下午3点就放学。教师4点下班了。英国的教师及工作人员都非常的遵守时间,而且有较强的时间理念,可是做起事情来就很慢。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是我在办学生证时,那位老师细致、缓慢的工作程序。我把照片递给她,她在细致、整齐的把照片按要求的尺寸剪好,细心的在照片背面涂胶水,用嘴吹了吹,贴到证的底本上,用手非常小心的把照片上的胶水弄干。再把姓名、性别、学号写到证上。用塑料皮在机器上将证贴好,才递给我。我拿到证后,她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解释如何保管好证件,证件的用途,丢了以后怎么补等,待我离开办公室时已经一个多小时了。
二 学习生活
    在大学教育中,给我最深体会的是知识的前沿性。在我学习的两年中,从来没有用过教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是发给学生极低的期刊上的文章或资料,同时也会介绍给学生一系列相关课程的书籍是早期出版的。我曾经问过我的导师 Skinner先生,为什么他们不用教材。他解释说,教材从搜集资料,组织编写直至出版使用要经过漫长的时间,在这期间,新知识倍出,教材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的确,这种知识的时代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了最前沿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动态。
    在学习中,给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学习的几位中国研究生,学的是不同课程,但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们讲到科研方法时,导师只简单地介绍了几种科研方法及优缺点,然后给大家发几份从其他资料上选的文章做研究对象,找出优缺点,并自行设计一些类似的研究,之后实际操做。在此过程中,不注重研究结果,特别强调研究过程,培养研究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也是英国的教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重要原因。记得我第一次教作业时,我自己觉得自己写文章相当英语化,无论是语法结构,选词造句乃至文章的结构,都非常英语化。而且,我还想:我是个外国人,能把语言学到这种程度,又写出长达5000字文章,他们一定会刮目相看,给我一个较好的成绩。可事与愿违,作业交上去之后,导师就给退了回来,指出其中许多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我当时非常伤心,眼泪都下来了,第一次作业被腿回来4次,几经修改,导师才满意。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打击也是鼓励。我告戒自己下次一定努力不被退回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导师一直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从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们都知道,在外国学生有打工的机会。在英国,学生每周可以打工20小时。这种方式给学生们 提供了了解社会,时间知识的机会。特别是工科的学生,这种实践就更重要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需求,知道自己的学习方向,还可以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对知识有更深的了解。
在英国学习期间,我同时感到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诸多方便条件。首先是到处可见计算机和复印机。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阅资料,复印资料。其次,学校图书馆诸多的图书以及为学生提供的许多便利条件,如图书咨询,图书邮购等。再次是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服务设施如电话电报,报亭,特别是便利交通。在校园里,有通往市区的公共汽车,通往各个校区的校车。(外语系杨德娟)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