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第100期,总第372期)
2013-06-18  


——我的十年“挑战杯”之旅感悟


  10年前,也就是2003年,我还是一个大四学生的时候,有幸参加了辽宁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了省特等奖,后来又代表学校到华南理工大学参加了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得国家三等奖。回想起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的过程,我自认是一个幸运者。幸运之一是我在大学本科毕业前夕参加了“挑战杯”竞赛;幸运之二是遇到了能够激发和启迪我灵感的老师;幸运之三是无意间得奖并有机会去著名学府华南理工大学参赛学习。
  记得当时我的指导教师找到我并向我提出一个问题:煤场运煤和粮库运粮通过皮带轮传动,负载过大将无法进行,如果人工去调整又会影响工作效率,能不能让传动设备本身实现自动增大扭矩来解决传动过载的问题呢?他还举了个变速自行车的例子,爬坡时能否不用人为扳动调速开关而自动增大扭矩、提高爬坡能力?导师当时也给出了一个初步想法供我参考。问题提出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当我看到汽车离合器的内容时,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给了我灵感。通过和导师交流,我的思路清晰起来,最后绘出简图,完成了参赛作品“自动增扭器”的原理设计。自动增扭器设计原理虽然简单,但它巧妙的将一些简单而又成熟的原理进行有机结合,里面的摩擦传动就是从汽车离合器工作原理中得到启发,而超越离合器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到华南理工大学参赛时,我也看到一些类似这种很简洁但是思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例如,有一个提高风能利用率的风扇结构作品,就是对风扇结构进行改进,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很有创新性,获得了国家级奖励。
  完成参赛作品的过程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挑战杯”竞赛和其他一些竞赛的与众不同之处。“挑战杯”更注重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性,即学术方面的研究,而不一定做出实物;二是“挑战杯”的竞赛过程是科技探索的一个缩影。它需要我们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同时对于知识结构和思路还不完善的大学生,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多和教师交流,一个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渊博的教师会引导我们更好地思考;三是做事要注重良好的心态。怀着重在参与、辛勤付出、不过多考虑结果的心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赛中感到最幸运和最难忘的事就是有机会去当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决赛现场——华南理工大学。身临现场,确实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记得在华南理工大学众多展览厅里,各式各样的作品陈列其中:中国科技大学的越障机器人,同济大学的四轮独立驱动电动车,国防科技大学的机器蛇……我切实感受到科技创新的美好和力量,这更是一场大学生的科技花会!这些作品不单是科技的创新,同时也会获得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当时参观的有很多企业人士,“挑战杯”的一些参赛作品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和我一起参赛的两个寝室同学,他们的作品易于实现产品化,一些企业非常感兴趣,其中一个同学还被邀请到广州市电视台去参加节目。展览的一部分作品进行了现场拍卖或转让,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生作品“洪水应急救助体系”以20万的高价被买走;清华大学的“高性能网络连接磁盘矩阵存储器RAID-M”和“人体生物智能传感及应用系统”分别卖出了800万和300万的天价。市场给了这些智慧的结晶最直接的价值定位和最合理的利用路线。在比赛期间,我还听取了一些院士、著名企业家、著名学者的报告。在创新问题上,当时有一种共识:创新不只是局限于创造出原来不曾有过的新事物,更可以说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以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赛场回来,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应该有更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不要被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所限制,要善于发现问题和学习、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索和创新,幸运总是爱降临在那些敢于挑战自身极限、勇敢面对困难、探索创新的人身上。
  回首整个过程,我觉得参加“挑战杯”竞赛获奖与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对一个人日后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如果能有机会就要积极参加,参赛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锻炼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益。有的项目是团队合作,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会提高大家在团队中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了队员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
  这10年来,从某种程度上,借助当年参加“挑战杯”竞赛的东风,我顺利地完成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硕士论文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并在导师指导下发表EI检索论文一篇。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几年后,在很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下,我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博士课题研究进展很艰难,由于有了当时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经历,“挑战杯”精神使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最终顺利完成课题,并以优秀的学业成绩获得博士学位,提前一年毕业。
  科技的进步是推动国家各方面发展的强劲动力,“挑战杯”竞赛规模越来越大,正显示了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我相信经过“挑战杯”竞赛的洗礼,让“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挑战杯”精神融入你我的思想和行动之中,我们的人生会变得越来越成功,我们祖国的科技事业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兴盛!
    (此文系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李刚在“我的创新故事”优秀创新创业典型报告会上的发言稿)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