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青春、梦想,我们一直在路上”访谈会实录(第106期总第378期)
2013-10-28  

  【编者按】青,是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春,是季节,是成长的季节,青春就是盛放在成长季节的那片生命的绿色。我们在校大学生,此刻正在青春的路上,宝贵的青春应该怎么度过?10月23日,在我校组织的“大学生成长历程多视角探寻”的访谈活动中主持人与在校大学生引领大家一同做了一次青春的旅行。本刊编载了访谈内容,与大家分享。
  软件学院的王文峰、张可两名同学在假期骑着自行车一路骑行到了西藏,用足迹见证了青春的精彩。
  主持人:年轻人都喜欢旅行,但是一般会选择火车、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你们为什么会选择骑自行车?
  王文峰:一两年前看过一部电影《转山》,讲述了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为完成去世哥哥的遗愿,决定骑单车从云南到西藏。而去西藏也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没想到主人公会选择骑单车去西藏,我感觉我也能,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
  主持人:在出发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张可:首先是体能问题。川藏地区是高海拔地区,会有高原反应。加之骑车旅行同样需要足够的体能,所以,我们提前3个月便开始锻炼,每隔几天我们俩就骑车去北普陀山等学校周边地方。其次就是资金问题,我们毕竟是学生,资金有限。我们不得不攒钱,然后一件一件地买装备,不能拿家里的钱挥霍。再有,上网查看别的“骑友”去西藏的路线及攻略。文峰在准备期间还学会了修车。
  主持人:给我们讲讲行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张可:先说自己所见到的西藏景象吧。刚到康定地区,便感受到了西藏特有的景色。冲向牙口的时候,自己充满了兴奋、激动、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王文峰:那里的天十分的蓝。还有我第一次见雪山的时候,那时候,我才知道什么是“冰淇淋”,这让我彻彻底底地感受到自然的神奇!面对自然,个人的喜怒哀乐太渺小了,眼界要开阔,心胸要宽广,只有抬头你才能看见心中的雪山,否则你低头看到的永远是路。
  主持人:路上遇到过哪些危险?
  王文峰:我们一路上确实遇到一些危险。其中最多的就是塌方了。举个例子吧,在我们走到距离二郎山还有4公里的时候,我看到山上有许多小石子滚落,而且这几天一直下着雨,因为我之前了解过,这可能是塌方、泥石流的前兆,所以我赶紧指挥大家抓紧时间通过此地区。后来听说那个地方的确发生了塌方。
  张可:如果我们没有提前预料到,那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生命的可畏和可敬。在这个行程中,那些所有世俗的东西都变得非常渺小,只有最本质的求生欲望主宰着你的思想,这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本质。
  主持人:这段旅程对你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对你们今后的人生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文峰:我觉得我最主要的就是学会了坚持。一个目标,一个梦想,是靠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完成的。在去西藏的这一路上,我们的耐力,我们的毅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困难总会解决,事情总会过去。
  主持人:现在,我们大学生可能就是缺乏一种走出去的勇气,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吗?
  张可:不要想太多,不要找借口。要有一种敢于走出去的勇气。在路上,我见到了最让我感动的两个驴友。一个是一位12岁大的孩子,一个是一位74岁的老人。他们都是去西藏的一员。我佩服他们对梦想的坚持,也为此而想到了我们自身。我们的资本就是年轻。因为年轻,因为有精力,有能力,我们应该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应该朝着自己的梦想迈步,用足迹丈量青春。
  有的人用足迹丈量青春,也有的人用奉献诠释了青春的另一种风采,外语学院的王亚楠和管理学院的徐紫娇同学作为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的青春志愿者代表接受了访问。
  主持人:你们在志愿者的工作过程中所具体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王亚楠:我在志愿者群体中是一个志愿者小组的组长,负责设定小组成员的每日轮值,安排他们到各个工作岗位。同时,我自身也是需要加入到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行列中,为游客服务。
  徐紫娇: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分两个部分,馆内和园区,我们每次的岗位也都是不同的,世园会组委会也是考虑到让志愿者们能在不同岗位为游客服务,所以每一天的岗位都是轮流的。
  主持人: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有什么让你觉得很感动的事?
  徐紫娇:有一次,一位母亲因为大意,丢失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志愿者就前去帮忙,联系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们帮那位母亲找到了孩子,游客向我们表示了他们的谢意。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个身为志愿者的荣誉感,这确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王亚楠:最让我们志愿者欣慰的是,我们在太阳底下站岗,路过的游客会说,这志愿者多辛苦,真不容易。虽然这只是口头上的一句话,但在我们疲倦的时候想到真的有人关心我们,注意着我们,让我们真的很开心,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志愿服务已经结束,这次的经历又给你在大学的青春生活中留下了哪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徐紫娇:一直都觉得得到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向家人索取关爱,向同学索取退让,更多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得到的快乐。这段经历让我懂得,付出不但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付出的过程会有比索取更快乐幸福的感受,会让你的青春闪闪发光。
  王亚楠:娇娇说得特别对,我觉得志愿者的工作是我们走出校园,奉献自己最美丽的微笑,奉献自己青春的热情的最好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既圆了自己当志愿者的梦想,又为今后的人生,今后的梦想开启了大门。其实,拥有青春,拥有无限精力的我们,就应该努力争取,抓住机会,为青春划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世园会中,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人,还有一个个忙碌着的美丽身影——花卉大使,文化传媒学院的孙佳同学和外国语学院的王丹彤同学作为她们的代表接受了访问。
  主持人:每一名花卉大使都是具备专业的世园会服务能力,在展馆内的熟练地讲解是怎么做到的?
  孙佳:花卉大使的培训充满了严谨和专业性,由专业的培训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特定的训练。比如普通话、礼仪、讲解技巧等方面,都应达到花卉大使所具备的水平。
  王丹彤:我们的培训时间花费了大概2个月的时间,3月份我们主要是进行理论上的培训,打好基础。4月份我们就进入园内熟悉园区景点、路线、练习讲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
  主持人:花卉大使在世园会中,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王丹彤:作为一名花卉大使主要负责世园会运营期间VIP贵宾接待及讲解工作。花卉大使分为展馆内与展馆外两个部分,分别负责两个区域的接待与讲解工作,我们需要通过讲解使来宾了解世园会各部分的内容和亮点。
  主持人:重复性的工作也是一种耐心和意志的考验,你们是如何调节的?
  孙佳:的确,我们每天接待的客人数量是非常大的,每天的工作也比较辛苦,而且难免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着微笑服务的原则,无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我们都会告诉自己,微笑是可以化解一切误会和尴尬的,而且微笑的时候是最美的。
  王丹彤:是的,我们坚持用微笑打动他人,也用微笑勉励自己。
  主持人:你觉得这样付出值得吗?
  王丹彤:值得,在为世园会服务期间,我收获了很多东西。我们要比其他同学提前走入社会,我们积累了工作经验,心智也更加成熟了,个人素养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这样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比别人有了更多的优势。
  孙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依然会选择做花卉大使。我在世园会挥洒了大学中的青春岁月,用微笑和奉献诠释了青春,我为当时做出了这样的一个选择而骄傲,无愧于青春岁月。
  在青春的路上,有很多种选择,除了用足迹丈量的青春,用奉献诠释的青春,还有像化工学院的赵先进这样用勤奋踏实努力仔细的刻画青春、点亮青春的同学。
  主持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找兼职锻炼自己的?
  赵先进:高中的时候到工地打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不易,也体会到了花自己挣得钱的满足感。到大学之前,跟妈妈谈完话,决心做一流的人,来之前给自己定了明确的目标:多读书、学本领、争取不花家里一分钱。
  主持人:“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好像是最难的一个目标,你做到了么?
  赵先进:刚开始的时候,是不现实的,后来,自己开始找兼职,发过传单,也被骗过,做过很多事,后来,通过老乡开始做家教。暑假没回家过,寒假也只回家6天。现在,自己的生活费都是自己挣得,还能给家里邮一些钱。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哪些锻炼?
  赵先进:首先是自己能够独立吧,这是最主要的。当然,不只是经济上的独立,还有思想上的成熟。现在的大学生,真正敢出去闯闯,兼职的不是太多,大多数都担心被骗什么的。其实,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只有被骗过,才能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人身安全也是要注意的。可以先多问一下别人,借鉴别人的经验。我现在是在和老乡一起做家教,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家教的经历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为我在以后的竞赛中,模拟招聘大赛什么的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除了兼职,你的学习也很优秀,也参加过各种竞赛,你是如何做到各方面均衡发展的?
  赵先进: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时具备协调多方面事情的能力。竞赛是从大学开始的,年轻的时候,应该对自己狠点,拿事逼一下自己。除了兼职,还担任各种职务,每次竞赛都会尝试。
  主持人:青春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赵先进:1、要学习,要努力,要让自身充实强大;2、要敢闯、敢走出去,要敢于尝试;3、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4、做那么多事,好多人还是会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要忠于自己所做之事,坚持到底。
  在访谈中,有的学生决定走出家门、校门去见证这个世界的精彩,用足迹丈量青春的广度,有的人留守一片园林用微笑和奉献诠释青春的深度,也有人用心努力去点亮青春的梦想,无论是哪种选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足迹,青春,梦想,我们一直都在追随青春的路上,不要让青春在宅男宅女的房间里呼吸不到自由的气息,不要让青春在网游的虚幻中逐渐枯萎,更不要在漫无目的的怠惰中失去了青春的活力。让我们不负青春,做最好的自己。     (记者李文君整理)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