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020-01-03  

一、学校概况

辽宁工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校园占地面积1000余亩,各类在校学生18000余人,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2013年5月,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作为成立较早的省属工科院校,学校坚持以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办学定位,把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生命线,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早在2002年,先后把创新学分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学校已经构筑了适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辽宁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特色

(一)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三级进阶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经过全面总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搭建了“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创业选育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三级进阶式实践育人平台。实践创新平台侧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人才组成团队进入创新创业选育平台,通过企业实际任务驱动进行就业技能和虚拟创业训练,经过选育训练成熟注册初创企业进入创业孵化平台。

创新创业“三级平台”实践育人体系

1.实践创新平台

学校建有占地6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汽车服务检测等7个综合实训平台;建有机器人创新实验室等16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这些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进行各类实训、创新实验以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提供有力支撑。

2.创新创业选育平台

学校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选育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与培育工作。每年遴选具有前景的项目和优秀团队入驻众创空间,并提供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服务与支持。选育项目坚持用企业实际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培育,注重让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运作,对学生进行密切结合专业教育的就业创业实践训练,体验就业“前置化”和创业“预孵化”,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3.创业孵化平台

依托学校省级大学科技园,积极吸纳创新选育平台中成长性好、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进入创业孵化平台实施孵化,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将创新成果产业化,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保障。

目前在三级平台上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选育孵化的有:15个校级创新团队,54个院级创新团队,180个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团队,28个创新创业选育项目团队,11个学生创业孵化企业,每年吸纳超过45%以上的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

(二)聚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1.深度融合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注重夯实创新创业知识理论,以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培养计划中专门建构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增设专业前沿与特色选修课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构建“基础+专业+综合(设计)+创新”四层次实验体系。强化实践环节,以企业实际问题为题目来源,各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真题真做比例达到85%以上。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上注重加强信息化手段,通过开展慕课、网络课堂等线上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同时,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加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确保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思想品质过硬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服务。

2.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学校全面总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构建 “实践创新平台”“创新创业选育平台”“创业孵化平台”三级进阶式实践育人平台,三级平台以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训练,实现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无缝对接。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平台资源,依托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专利以及企业需求等,加强原创性项目创业的突破与发展。

3.深度融合企业需求

学校基于国家、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辽宁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校企联盟,与锦州万得集团、辽宁维森有限公司等省知名企业,以企业任务驱动或共建创新实验室等形式,合作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构建了5个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4.深度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本科生专业导师制。2010年起,学校开始实施《辽宁工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主要负责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开展工程设计、参与科学研究和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目前,学校共有297位本科生专业导师,有1108名学生正在参加导师课题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

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制。学校建成一支以专业教师和专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为主体,社会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优秀校友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负责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实践指导,目前学校共有创新创业导师176人,其中校内导师132人,校外兼职导师44人。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构建“五类”管理保障措施

1.坚持领导推动,强化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为副组长,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教务处、质量评估中心,设备处、财务处、科技处及各学院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规划、管理与决策、条件与经费保障等工作。

2.加强经费投入,注重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300余万元,用于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每年平均投入160万元用于表彰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优秀指导教师及先进单位。同时,每年企业或校友还投入80余万元用于奖励在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万得车队的专项创新活动。

3.重视教学仪器设备建设,强化条件保障

学校创新创业场地和仪器设备完备,人均教学仪器设备已达1.4万元,建设较为先进、完备的实验室体系和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实训体系,建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实验实训中心和100多个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18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60,000平方米工程实训中心,众创空间和34个创新实验室,全面支撑着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4.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保障

目前学校建立了“教师讲课大赛”“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和“教师信息化技术大赛”4个指导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能力。

5.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加强激励保障

(1)构建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师职称评聘和分级聘任中,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突出业绩的量化得分与科研成果量化得分并重,并将其也纳入到教师聘期考核。设立“创新工作指导奖”等教学专项奖励,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表彰。

(2)构建学生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主动性。学校制定《辽宁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拓宽创新创业学分获得渠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同时,学校还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学分成果档案;完善学籍学业管理制度,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设立专项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

近年来,学校在创新创业工作上成果显著,就业率在省属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均在93%以上,经过创新创业基地训练的学生,更是受到广大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100%,学生的专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普遍受到用人单位高度好评,《光明日报》曾以《辽工大“创新力”提升学生“就业力”》为题进行过报道。学校也在2016年获批首批辽宁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7年学校宝地砺器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在2019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2014~2018年度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位于全国112位,2018年度全国第63位,居于辽宁省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8月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