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第1期)(总第273期)
2010-05-15 李静 

2007年这个春天,对于学校的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在经历了半个世纪栉风沐雨、56年沧桑更迭后,我们的学校又一次完成了她的精彩蜕变、又一次实现了她腾飞的“凤凰涅磐”。学校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了!

  几代师生的拼搏奋斗、半个多世纪的希冀企盼,终于,我们如愿以偿!

  这些天,每当从学校大门走过,看到工人们忙着往校门的大理石上刻字,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伫足观望一会儿。看着“辽宁工业大学”的字样一点点浮现、一点点完整,我都会在心底涌出骄傲,是啊,“辽宁工业大学”这个名字凝聚了多少辽工大人的期盼与渴望啊!

  细细想来,辽工大于我又有着多少不解情缘呀!我的父母都毕业于辽工大的前身。他们上学的时候是1958年,那时学校的名称是“锦州工业专科学校”。1981年,好像没有考虑别的,家里就给我报了志愿,我又来这儿读书了,那时叫“锦州工学院”。想起来很有意思,报到的那天,老学生处长正巧是教过我妈妈的老师,他的眼睛从老花镜的上边翻出来,看着我:“这王馥杰怎么又念回来了?”他念叨着我妈妈的名字笑眯眯地问我。呵呵,我和妈妈很像哦!

  记得1981年我入学时,学校很小,南门是一个小小的、很旧的铁门,生着锈,歪歪地靠在围墙上。当时宿舍楼仅有4栋,一个系一栋楼,女生住顶楼,男生住楼下。那时,楼里老停水,靠水车运来。记得刚开学那晚,我拿着水盆去打水,水车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队,怎么就那么巧,轮到我时水没有了,要走时,前面的那个学哥回头看到我拎着空盆很沮丧的样子,没说什么就把他打的水倒在我的盆里,头也不回就走了,夕阳里留给我一个背影。这是我来到校园里看到的最初的一幅美景。

  后来,我毕业又留校当了老师,记得第一次上课,尽管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把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在了教案上,而且在底下反复地演练,甚至教案都能倒背如流,可登上讲台的那一刻,我的心还是怦怦地跳个不停,并且提前15分钟把我在下面准备得非常充分的讲稿“背”完了。现在想来很好笑,但是,就在那时候,我突然有了一种责任感,这个神圣的讲台是我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我一定要站稳。


  掐指算来,我在这个校园里已经度过了26年,亲历了从“锦州工学院”更名为“辽宁工学院”,再更名为“辽宁工业大学”的全部历程。我也从那个刚毕业时去教工窗口打饭被撵出来的小“柴火妞”,变成被新生称谓的“阿姨”,成为了一名被学生认可的教授,一个与辽工大同呼吸共命运的辽工大人。

  再漫步校园时,几多感慨啊!学校越来越大,越来越美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时尚气派的教学楼、塑胶操场、林荫小路、绿树红花、石碑雕塑、茵茵草坪,岁月竟然把她雕琢的如此美丽,风雨已经把她洗礼得如此“大气”。

    辽工大,她是我成长的见证者,她记录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承载了我所有的快乐与烦恼。作为她的子弟、她的学生、她的一名教师,我的生命似乎已经和她融化在一起了,我的一切都与她息息相关、无法分割。她是我青春的见证,是我梦想的开始,是我奋斗的舞台,也是我回忆的理由。

  我的大学——辽宁工业大学!
                 (81级热处理专业学生、现宣传部部长李静)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