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挑战杯”之行(第221期)
2010-05-18  
      李刚,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003级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原车辆工程专业99级学生,中共党员。连续三年获一等、二等奖学金,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十佳优秀大学生,辽宁工学院三好学生,辽宁省优秀毕业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省二等奖,辽宁工学院首届数学建模一等奖,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特等奖,全国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三等奖。
    我作为参赛队员有幸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活动科技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每两年举行一次,至今已走过十四年的风雨历程,经过了七次会旗交接:“挑战杯”的足迹已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它也由最初的单个院校的校内科技作品竞赛发展为今天的享有盛誉的全国最大型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无论是竞赛范围还是参赛人群都得到大幅度扩展,作品范围扩展到参赛作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参赛队伍也由首届的31支发展到今天的363支,首次有了港、澳、台的高校参加。
    作为第八届“挑战杯”的举办学校——华南理工大学,于11月18日开始迎来了来自中央和地方各级领导、全国高校师生、企业界、新闻界等海内外各界人士总计3000余人。徜徉于展览厅里,我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品:中国科技大学的越障机器人,同济大学的四轮独立驱动的电动车,国防科大机器蛇……真是一场大学生的科技花会!八方英才相聚在花城,相聚在美丽的华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在这里展现,智慧的火花在这里迸发,创新的火炬在这里传递。
   挑战杯在广州举行,确实体现了科技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挑战杯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拍卖会。挑战杯历史“第一拍”,便拍出了阵阵掌声,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前进的路口竖起了一座高高的里程碑。很多老总说:“大学生的科技作品不应该一直藏在象牙塔里面,它们应该走出来,才能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今,酝酿已久拍卖会为大学生的科技精品贴上市场的标签,为它们从塔内走向塔外筑造了一座大桥。2003年11月22日下午3点。一锤定音,10件优秀的作品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当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的作品“洪水应急救助体系”以20万的高价被买走时,会场雷鸣般的掌声宣告“学校——市场”时代的开始。“公平、公开、公正”的拍卖原则下,一个个作品与市场正式携手。在拍卖会之外的“作品转让会”,清华大学一支独秀,他们的“高性能网络连接磁盘矩阵存储器RAID-M”和“人体生物智能传感及应用系统”分别卖出了800万和300万的天价。这也算是作品以另一种方式的走出校园。市场给了这些智慧的结晶最直接的价值定位和最合理的利用路线。
    在比赛期间,组委会还邀请到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著名企业家,港、澳、台、新加坡著名学者与参赛队员座谈。座谈会谈到了大学生创业问题,团队精神问题,技术市场化问题。座谈会开的极其生动深刻,给与会学生以深深启示。种种历史原因是港澳台地区与中国大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基于这样复杂的背景,四地大学生有关于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活动期间成功举行了港澳台于内地学生的学术交流会。在创新问题上,四地学生将它的内涵充分扩延,正如一位同学所说,创新不只是局限于创造出原来不曾有过的新事物,更可以说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以更好的方法来就决问题。本次挑战杯还组织了珠江夜游,中外影视会,交响乐会,金秋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此次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共704件,自然科学作品500余件。11月24日比赛成绩公布,清华大学积分第一名,获得了本届的挑战杯。辽宁省终审参赛作品34件,有十个学校参加终审决赛。其中一件作品获一等奖,十件作品获二等奖,其余为三等奖。我参赛的作品“自动增扭器”获得了三等奖。
通过参加挑战杯,我的眼界大开,心胸开阔,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我确实感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感到了竞争的压力,切实体会到了时代要求我们一定要高瞻远瞩,不断创新。在我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追求真知,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挑战杯精神势必激励着我不断努力。辽工的莘莘学子们,让我们都来超越自我,挑战未来!挑战无极限,青春永不言败!(李刚)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