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 -------记我的“挑战杯”之路(第244期)
2010-05-22  
  
    随着第七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揭晓,得知我和我的搭档获得银奖的消息,我的心终于尘埃落定。然而,我没有获得荣誉后的喜形于色,也没有与金奖失之交臂的扼腕叹息,我只想将这份夹杂着苦涩而又饱含着甜蜜的幸福经历化作涓涓流淌的文字送给自己,也送给那些关心、支持我的老师与朋友们。
    “挑战杯”之路是艰辛的。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团队的默契。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团队的成功才是最高的荣誉。只有分工明确、默契配合才能在最终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而我们恰恰充分利用了这种团队优势。在制作模型阶段,我的搭档一马当先,而我在撰写论文方面行云流水。两个人配合的天衣无缝,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其实,只要把创新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时,那么每个人离成功就不远了。提起创新,让我不禁想起具有创新精神的硅谷,硅谷人的格言是“成功的秘密不在于芯片,也不在于资本,而在于创新。” 可见创新对个人发展和民族崛起所起的深远影响。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我的又一心得。说来容易,但这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造诣。记得在制作模型阶段,我们将材料熔化,灌注模型,然后冷却,这个过程一等就是一两个钟头。做出的模子不合乎要求就再重复上述流程,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才使我们探索出一条条更好的方法。在撰写论文阶段,我曾经连续13个小时不眠不休的运作。其实这不仅要具备一种耐得寂寞的心态,还要具有一种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唯有挺直脊梁、勇往直前才能不负母校的培养,母校的深情。
当然面对压力的同时,比赛中也有一些诙谐的经历值得回味。回想答辩时评委的提问,那些尖锐的问题似乎不是在进行比赛,而像是在接受客户的刁难。好在基础比较夯实,思维还算敏捷,不敢说对答如流,但也算顺利过关。
    这份经历,使我充分沐浴到素质教育的阳光,内心饱含着一种感激与感动。能有机会带着参与的激情,带着研究的理性融入这样一次别开生面的科技的奥林匹克圣会,真的是一种幸运。真诚的希望我可以抛砖引玉,给将要步入“挑战杯”之路的学弟学妹一点启示,一点帮助,也真诚的祝福你们在今后的“挑战杯”之路上一帆风顺、一路走好。(学生记者王雪娇)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