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城古城看明代建筑(第9期,总第281期)
2010-05-16  
  
  在古代中国,城池就是领土的代名词。五千年来,从都城、一般城池到明清时期所建卫、所,总计四千多座的中国古城,在短短半个世纪的进程里几乎全数消失。时至今日,完整的古城仅存西安、江陵、平遥和兴城四处。兴城古城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四座古城之中惟一一座依山傍海,地处要冲、体现明代风貌的古城。
  明初为了巩固其统治,采用了各种发展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筑有了较大的进步,从兴城古城中来看主要表现为:
  1.砖已普通用于民居砌墙。元代之前,虽有砖塔,砖墓等,但木架建筑均以木墙为主,砖仅用于铺地,砌筑台基与墙基等处。明以后开始普遍采用砖墙,我们到兴城古城的古城城墙以及大量的硬山建筑证实了明代砖的质量和加工技术都有了提高。
  2.木结构方面,经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性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增强,构件卷杀简化,这就是我们在古城中心的钟鼓楼的房檐下看不到斗拱的原因。明代的建筑墙用砖砌,屋檐出檐就可减小,斗拱的作用也相应减小,并充分利用梁头向外挑出的作用来承托屋檐重量,挑檐檩直接搁在梁头上。同时檐柱柱头向内倾斜形成“侧脚”的程度有所减弱,月梁也被直梁代替。因此我们看到的钟鼓楼的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钟鼓楼:分为三层,高约17米,战时击鼓进军、平时打更报时。现在钟鼓楼为兴城出土文物陈列馆。有“红山文化”时期以及春秋时期的珍贵出土文物,还有一架国内罕见的、由整张牛皮绷制的、直径两米多的巨型大鼓)
  3.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严格要求对成布置。古城略呈正方形,城墙周长三千多米,高近十米,宽约六米。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东曰“春和门”,南为“延辉门”、西名“永宁门”、北称“威远门”。各城门上修筑高耸的箭楼,四角高筑炮台,突出于城角,用以架设红夷大炮。
  4.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日趋定型化,如门窗,隔扇,天花都已基本定型。在文庙,虽然彩画已经经后人修复,但还是可以看出当时彩画以旋子彩画为主要类型,但花纹构图较以前更活泼。
      (学生记者郝晓宇)
关闭窗口

 

校报编辑部地址 :辽宁工业大学3号教学楼313房间
电话:0416-4198654/4199778 E-mail:lgxbxx@163.com
版权所有©辽宁工业大学